舜與禹的「禪讓」

【水煮歷史】八、舜與禹的「禪讓」

舜奪取了共主之位,他是否能坐穩呢?我看未必。舜是東夷人,在華夏人的地盤上,他的執政基礎很薄弱,華夏人未必認可他,在這種情況下,舜採取了三項措施:第一,起用在堯時代不被重用的人,主要是「八元」、「八愷」,元和愷都是讚美的詞,意思是說這十六個人都是大好人,還包括起用后稷、子契;第二,流放四人幫(四凶),四凶是否是真兇,不得而知,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四凶肯定是堯時代的即得利益者,流放他們,大快不得利益者的人心,四凶包括鯀勢力,鯀勢力被流放了,但禹被留了下來;第三,任命皋陶為司法部長,建立完善的司法系統,以司法的名譽打擊異己,皋陶是東夷人,還是舜的好朋友,兩人年輕的時候,一起燒過窯、制過陶。

Advertisements

舜的執政手段老辣,具備一個成熟政治家的風采,然而在處理鯀勢力上還是迎來了爭議,雖然鯀不得人心已被處理,可是鯀的兒子禹卻是無辜的,沒必要牽連進去。之所以有人出來保禹,是因為禹是顓頊帝的孫子,在顓頊時代,不少人得過顓頊的實惠,包括八元、八愷。在這種情況下,經過反覆的爭議、妥協,最終決定鯀勢力必須流放,但是禹可以留下來,也就是說,禹成了光桿司令,他老爹的政治遺產全部沒收。雖說鯀的政治資產風流雲散,那些都是有形的,而無形資產卻是強權無法驅散的,禹依然還是有許多無形資產。

政治局勢穩定后,發展生產,恢復經濟是第一位的,舜說:堯留下的亂攤子我們還是要收拾的,當務之急還是治水。治水,有合適的人選嗎?沒有。與其說沒有,不如說沒人願意干。事實在那兒擺著,誰治水誰倒霉,共工治水,共工被罷官,這次流放四凶中就有他的家族;鯀治水,鯀被處決,他的家族也淪為四凶之一。治水不光無功,而且有過,典型的出力不討好,是個聰明人,都會躲得遠遠的,提都不願提治水這件事兒。然而治水又是一個不能迴避的話題,經過反覆的討論、權衡,治水的重任落在了禹的肩上。

Advertisements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眼下看,治水確實是出力不討好,因為之前還沒有成功的例子,以當時人的眼光來看,水是治不好的,但是禹不負重望,積極的思考和實踐,採用了堵疏結合的辦法,終於把水給治住了。禹治水的千辛萬苦我就不講了,容易成不了大業績,古往今來,概莫能外。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收穫卻是豐厚的:首先,為了治水他調集了大量的民工,聚集了大量的物資,因此,擁有了大量可支配的人和物;其次,在治水的過程中,為了增強執行力,禹建立了執行機構和軍隊,這成了他日後奪權的班底;第三,凡是禹經過的災區和部落,都得到了普遍的認可,這些地方的人民,只知有禹,不知有舜。禹治水的收穫,歸納起來說,主要是物力和人望。

有了物力和人望,禹實現了鯀的願望,重振顓頊帝的榮耀,再次托起共主的權杖。華夏人從東夷人手裡重拾政權,如夢初醒,啊呀,我們都被舜蒙蔽了,政權本應該就由我們華夏人掌握嘛,他雖然是華夏人的女婿,最多只能算半個華夏人,他骨子裡到底是東夷人。因此,轟他下台,沒得商量。舜失去政權,下場比堯要慘,堯畢竟是舜的岳父,舜除了架空他、軟禁他,以及疏遠他與丹朱的關係外,沒做太過份的事兒,舜取代堯屬於宮庭政變,是在和風細雨中進行的;而禹與舜沒有直系的親屬關係,並且鯀勢力所受的打擊,與舜有說不清的關係,是不可調合的,禹取代舜武裝奪權的性質更重一些,在這場鬥爭中,先前歸順舜的華夏人紛紛倒戈,舜的親信被清洗,成了孤家寡人,鬥爭失敗的舜被流放到湖南,最後死在九疑山,即今天的零陵境內。

舜都在今天的山西運城,與湖南隔著千山萬水,如果不是流放,一個失勢的老人是不會跑那麼遠的,史書說是「巡視」,我以為不足為信,在那時,湖南尚是蠻荒之地,是蚩尤後裔南蠻的地盤,以文明人自居的華夏共主是不會去那種地方的。有童鞋會說,舜爺爺去旅遊嘛!拜託,舜爺爺還真有閑心!在交通不便的原始時代,柱著一根棍子從山西跑到湖南,確實有些吃飽了撐的。舜跑到湖南,只能說明是流放,並且是武裝押運的,跟《水滸傳》里林沖一樣,由董超、薛霸等解差押著,一路受盡了折磨,可惜沒有魯智深救他。隨他一起流放的還有女英、娥皇,他們是堯的女兒,舜的夫人,最後他們也死在湖南,湖南竹子上的斑斑淚痕就是他們的眼淚,那些淚痕無聲的傾訴著他們晚景的凄涼。

禹接過共主的權杖之後,沒有採取舜的懷柔拉攏手段,而是雷厲風行,以強硬的姿態展現在政治舞台上,他在塗山召開諸侯大會,其中,有一個叫防風氏的諸侯遲到了,禹當眾殺了他。開會殺人,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兒,顯然這不僅僅是殺個人那麼簡單,這是殺雞給猴看。諸侯們明白了,禹在干一件前人沒有干過的事兒,鬆散的部落聯盟將不復存在,一個新事物——國家將要誕生,這個國家叫夏。夏國家機器比部落聯盟更大,權力也更集中,它的最高領導人不再叫共主,而叫君主(稱后,后是領袖的意思,後來,后才演變成皇后、王后。)。在這次會議上,后禹宣布了君主的權力,規定了諸侯的義務,君主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諸侯的義務是向君主納貢與效力。

后禹十年,又在茅山召開諸侯大會,審計諸侯的得失,也就是摸清諸侯的財務狀況,因此把茅山改為會稽山,會稽就是會計的意思。這次大會,后禹收到數不清的貢物,還有大量的黃銅,用這些銅鑄了九個大鼎,九鼎象徵天下九州,是國家的禮器,歸夏所有。九鼎的鑄成,標誌著華夏正式進入青銅時代,在炎黃大戰蚩尤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銅為何物,因此誤以為蚩尤是銅頭鐵臂的神人,實際上是蚩尤穿著銅盔銅甲。

后禹死後,他的兒子接替了君主的位子,稱為後啟,或夏后啟,我國傳說中的第一個朝代開始了。

【下節導讀:夏后啟開啟了中華大地上第一個王朝,然而競然還有人不鳥他,這人究竟是誰?請看下節一一《三誓》。更多內容搶先看,請關注同名公眾號一一樹先生說。】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