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專題丨「出油」or「不出油」?教你怎麼選購咖啡豆

為什麼烘焙過的豆子表面有褶皺?

仔細觀察烘焙豆的表面,會發現有的豆子表面的紋路是完全舒展開的,而有的豆子不是。這種差異是怎麼引起的呢?

原因之一:在於生咖啡豆本身

密度大的豆子,比較容易留下紋路。如果說「充填密度大」這個詞比較難理解,那麼我把它換成 「用手拿起來,感覺沉甸甸」的說法,就容易理解了吧。

密度大的代表性咖啡豆,產自肯亞和瓜地馬拉;

密度小的代表性咖啡豆,產自巴西、古巴和牙買加等加勒比海各國。

不過,即使是同一個產地的咖啡豆,密度也會不同。產地海拔較高的咖啡豆,充填密度偏大,所以紋路的舒展度不是很好。

圖片來源:網路

原因之二:與烘焙有關

烘焙的時候會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從豆子中釋放,所以表層紋路會舒展開。

Advertisements

特別是火力強或深度烘焙時,會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出來,這樣咖啡豆紋路的舒展效果就會非常好。反之,如果烘焙度比較淺或是用小火長時間烘焙時,咖啡豆的紋路就會比較清晰。

用同樣的生豆烘焙的咖啡豆,紋路舒展度不一樣,這是因為烘焙時的升溫方式或烘焙程度不一樣,所以 口味自然也不一樣。我們不能說表面紋路多是烘焙技能不好或咖啡豆不好造成的,如果僅僅因為咖啡豆表面有紋路,就對它進行深度烘焙,那就太沒有必要了。

過去人們曾一度為了追求讓輕度烘焙的咖啡豆表面的紋路舒展開, 而對咖啡豆進行二次烘焙。他們會先將咖啡豆輕度烘焙到「爆豆聲」之前的狀態,然後迅速冷卻,進行第二次烘焙,這樣一來,咖啡豆的 紋路就舒展開了。但是這種兩次烘焙的咖啡豆,酸味比較弱,口感也比較清淡。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源:網路

為什麼烘焙過的豆子表面會有油脂?

咖啡豆表面油亮亮的物質是豆子中的脂肪。烘焙時產生的二氧化碳,能讓咖啡豆中的脂肪滲透到豆子表面。

隨著烘焙的加深,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不僅在深度烘焙的過程中會有油脂滲出,烘焙後放置一段時間,也會有油脂滲出來,是由於殘存在咖啡豆中的二氧化碳還在釋放的原因。

二氧化碳會在烘焙結束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陸續從咖啡豆中釋放出來,在烘焙結束的頭幾天釋放量最大。而油脂在烘焙好的最初幾天,也能滲出得差不多。有些人喜歡錶層油脂多的咖啡豆,也有一部分人不是很喜歡。

圖片來源:網路

如果是相同的生咖啡豆,烘焙到相同的程度,可不可以通過一定的烘焙法控制油脂滲出量呢?

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如果用急火烘焙,容易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容易產生比較激烈的「爆 豆聲」,這樣油脂就容易滲出來。相反,如果用較低的溫度慢慢烘焙, 二氧化碳產生的量與「爆豆聲」都相對緩和,油脂就不太容易滲出。

通過觀察油分滲透的狀況,也可以推測出烘焙方法。不過,放置一段 時間后,二氧化碳漸漸釋放完了,這時就很難推斷出當初用的是什麼 烘焙方法了。

油脂從咖啡豆的表層滲出來,會不會導致咖啡豆過早地劣化呢? 不用擔心,咖啡豆的油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因為首先,咖啡豆被二氧化碳的屏障包圍住了;其次,咖啡豆中還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有不少人認為,咖啡豆的劣化就是「氧化」,而實際上,油脂的「氧化」與豆子的劣化沒有什麼關係。

圖片來源:網路

什麼原因造成「出油豆」

兩種原因造成「出油豆」: a)不新鮮的淺焙豆 b)新鮮的深焙豆

a)不新鮮的淺焙豆

烘焙火候較淺、外觀呈現淺棕色調的「淺焙豆」,在烘焙后外表乾燥,並不會出油。約在出爐五天左右(高溫盛夏時可能縮短至一兩天)便開始出現「點狀出油」現象(咖啡豆的某側出現點狀的油滴)請注意:少許的「點狀出油」並不代表不新鮮,有時反而是淺焙咖啡豆風味在最頂峰的狀態。繼續擺放下去,出爐超過兩周后,淺焙豆表面逐漸泛起一層均勻、薄亮的油光,聞起來氣味不是香甜味,而帶有油耗味,此時「淺焙豆」的風味已走下坡,應該避免購買。

b)新鮮的深焙豆

烘焙火候較深、外觀呈現深棕色調的「深焙豆」,在烘焙后外表便呈現微微油光,出爐第一天至第二天表面便開始大量「出油」。外表油亮亮的「深焙豆」非但不代表不新鮮,相反地,深焙豆在出爐三周后外表油光將逐漸乾掉,最後變成外表乾燥的走味豆。因此,若看到外表乾燥不油,但外觀呈現深棕色的咖啡豆,請特別注意其是否標示烘焙日期,極有可能是已經變質的走味豆。

-小編結語-

「新鮮烘焙的淺焙豆外表應乾燥無油,新鮮烘焙的深焙豆表面應油亮」是我們應該了解的正確觀念。選購咖啡豆時,外表有油、沒油是一項判斷新鮮度的參考指標,但並非絕對。

推薦閱讀

味來智庫丨你不可不知的「白咖啡」小知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