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節果蔬逆天嗎?

反季節果蔬,是指在自然的光溫條件不具備某種作物生長的情況下,人為地利用大棚等設施,增溫增光栽培而成的蔬菜。例如,冬季對茄子、辣椒等不耐寒的品種,通過架建溫室大棚或者覆膜進行保溫而保證其生長。即最常見的利用保護性或者半保護性設施模擬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進行反季節栽培的方法。此外,還有利用山區氣候資源和冬春溫暖小氣候進行反季生產。

農藥超標,不宜一概而論

大棚里通常是高溫、高濕環境,一方面有利於反季節蔬果生長,但同樣也適合一些病菌害蟲生長。如果不是採用生物防治等手段,就必須大量使用農藥。另外大棚因沒有雨水和風的沖刷,也不利於農藥分解,所以反季節果蔬更容易農藥殘留。

其實,不同種類的農藥分解條件不同,不能以「氣溫高」一概而論。相反,多數情況下,高溫更有利於化學物質的分解。

Advertisements

安全,與反季無關

同時由於蔬菜生長所處的環境不同,在栽培管理過程中,農藥、化肥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業投入品的用量可能會加大,如果出現違規操作或不合理應用,就會引起農藥殘留、重金屬、亞硝酸鹽等含量超標,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

反季節蔬菜是否安全跟反季無關,和應季果蔬一樣,安全是種出來的,只要植物激素和農藥使用合理,一樣是安全的。監管部門把住檢測關口,農藥殘留和激素問題都可避免。

營養與口感打折,仍有勝於無

反季節蔬菜由於受日照、溫度等自然條件的限制,使得蔬菜品質與當季蔬菜產品相比,存在某些營養成分的缺失或不足;口味也會大打折扣,尤其是催熟的水果,聞起來沒有任何果香。而許多生長過程中使用了膨大劑的水果,雖然外表同樣光鮮亮麗,卻失去了原本該有的酸甜滋味,如西瓜、草莓。反季節果蔬在大棚中生長的過程中,生長期短,日照強度不足,光合作用受限,導致果蔬中糖分和維生素含量下降,雖然人們為其花費更多的金錢,但買到的卻是營養和口感打了折扣的果蔬。

Advertisements

但是,風味變差,營養變少,不代表就不能吃。秋冬季節,應季蔬菜越來越少,反季節蔬菜開始上市。無論哪個季節,多吃點蔬菜水果,都是有益健康的。冬天吃蔬菜水果,總比不吃好。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優先選擇應季蔬果。

衝擊飲食文化,或難以逆轉

傳統的農產品是有季節性的,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食品上市。反季節食品是把雙刃劍,它的優點是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豐富市場供應,增加農民的收入;缺點是大棚生產的食品,外形好看,但品質下降,食味清淡,即導致所謂的營養「隱性飢餓」。

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包括民間的風俗習慣,戲曲歌舞,詩詞歌賦等,都是隨著季節的更換而變化,飲食也隨同輪番供應。

連最簡單的點心小吃,都是按一年四季廿四個節氣,供應不同的點心。像正月十五元宵節,吃湯圓,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十二月廿八吃臘八粥等。光是蘇州一地的點心,即達千餘種之多。但是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下,反季節食品取代了傳統的季節性食品,加上西方速食式單一化的飲食文化的衝擊,加重了中華飲食文化面臨的危機感。尤其是現今吃反季節食品長大的孩子們,完全沒有了季節性飲食的體會和概念,他們將難以理解傳統的飲食文化的境界和寶貴的飲食文化遺產。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委、專家顧問

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營養分會常委

深圳市醫師協會營養分會副會長

中南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

深圳市中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曾瑤池祝您健康快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