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真的很慢嗎?

西藥治標不治本,中藥,療效慢,可他從根部開始治療,標本雙治。因為他主要起到條理作用,每副葯都有他的藥引,輔助治療。

大多數患者都對中醫的認識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區,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中醫慢」,「需要長期調理」。

中醫治病真的很慢嗎?我想不是的。

古代中醫前輩們「一劑知,二劑已」的醫案更是數不勝數。

中醫哪裡慢呢?

再有,針灸也屬於中醫,急性牙痛、頭痛、腰痛等痛症可以一針下去立即止痛,吃西藥止痛藥還要有個吸收時間吧?

哪個快哪個慢?

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患者對中醫的誤解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現代科學啟蒙的教育模式,西方科學思想在人們的認識上先入為主。

老子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中國古代「形而上」的大道思想在如今國人意識里已經非常淡泊甚至消失殆盡,更甚至被認為是「糟粕」,取而代之的是「形而下」的所謂現代科學。

Advertisements

現在還相信中醫的人們,其實大部分是更願意相信中醫的經驗而不是理論,殊不知沒有理論的中醫其實根本就不是中醫!

其次,我們說的快與慢是片面的。在某些疾病上,西醫只是緩解癥狀快,但是不能治癒,或者說不能達到較好的遠期療效,需要終身服藥;而中醫經過一段時間的正確治療是可以停葯的,而且不易反覆。

從長遠來看,孰快孰慢,你懂的。急性病誰治都快,慢性病誰治都慢。很少有急性病人找中醫的,都是慢性病西醫沒辦法了才吃中藥,能不慢嗎?

中醫講「治未病」,但這個「治未病」並不是全指沒有病時要預防,當然平時身體沒有問題注意養生,提高身體素質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當身體發出危險信號,出現一些小癥狀,而西醫又檢查不出來時,我們就應該立即求助中醫,解決了這個小問題,才能避免發展成大問題。

Advertisements

等到西醫能檢查出來了,也就成了《黃帝內經》所說的「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君之病在肌膚……今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這裡「疾」和「病」兩個字是有差別的,「疾」有「快」的意思,是小問題,好得快,但是如果不解決它,形成了「病」,甚至到了「骨髓」,那就不好治了。所以大家不要等犯了蔡桓公的錯誤還不自知,還要埋怨醫生治病沒水平,扁鵲都治不了啊。

第三,中醫的水平確實不如以前了,好中醫越來越少,確實有一些庸醫,治療效果不好就拖,告訴病人中醫慢,不能急……可是病人不舒服怎麼會不急呢?

第四,我考慮應該還有其他方面對藥物的影響。古人的生活習慣比我們要規律得多,順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電視、電腦、冰箱、空調,沒有那麼多娛樂,所以用藥效果會比我們的好。遵醫囑很重要,《傷寒論》中很多方子下面都有大篇幅的文字講煎服法、調攝法。

老人們常講「病人不忌口,白費醫生手」,其實「忌口」並不全是指飲食,還包括改善各種不好的生活習慣等等。可是如果按《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的養生要求,現代社會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所以說,中醫治病本來是不慢的,要進一步提高中醫中藥的療效,病人也需要注意一些小細節的。

三七功效

1、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預防和治療心腦組織缺血、缺氧症;

2、促進蛋白質、核糖核酸(RNA)、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強身健體長身高(指小孩);

3、促進血液細胞新陳代謝,平衡調節血液細胞;

4、雙向調節中樞神經,提高腦力,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

5、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緩衰老;

9、雙向調節血糖、降低血脂、膽固醇、抑制動脈硬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