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也是有個性的!

根據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昆蟲學家們的一項研究顯示,追求刺激、喜歡冒險並不只是人類和其他脊椎動物的專利,有些蜜蜂與其他同類相比,對追求冒險也表現出更強烈的願望或渴望。換句話說,這些蜜蜂的「個性」不盡相同——有的富有「冒險精神」,它們通常會負責覓食、為新巢選址;有的蜜蜂則較為「平靜」,喜歡留在蜂巢,負責照護蜂后。

通過對蜜蜂大腦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造成蜜蜂性格差異的秘密:它們大腦基因中某些化學物質會影響它們的行動。令人驚訝的是,在這些「冒險基因」的化學成分上,蜜蜂與人類竟然驚人的相似——喜歡冒險的人類的基因里也具有這幾種化學物質。

這些研究和發現展現出了一個重新觀察蜂巢的內部生活的全新視角。在過去,我們認為蜜蜂是高度集群、行動整齊劃一的群體,不同角色的「工人」分別負責一些具體的工作(如育嬰或覓食),共同服務它們的「女王」。

Advertisements

但在如今看來,每隻單獨的蜜蜂在執行任務時的思路或熱情並不相同,這些不同導致了蜜蜂個性的多樣性。而這一結論有力地支持了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在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結果發現某些蜜蜂展示了悲觀的情緒,並指出各種昆蟲都可能擁有各種不同的情緒。

對人類來說,尋求新奇感受過程中的不同表現體現了人類不同的個性。那麼,蜜蜂也可能擁有個性嗎?

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究了兩種蜜蜂追求新奇的行為:外出搜尋新址以建築新巢和尋找食物。當一個蜂群發展到其住所無法容下那麼多蜜蜂時,該蜂群就必須重新尋覓一個新棲息地了,不然整個蜂巢的秩序將有崩潰的風險。在這種危機關頭,少數勇敢的蜜蜂——一般不會超過蜂群的5%——會主動離開舊巢並動身尋找新家。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蜂巢偵察兵」轉職成為「食物偵察兵」的可能性比普通的蜜蜂高出3倍。

Advertisements

人類的個性研究有個定性標準,即如果一個人在各種不同情況下都能表現出同樣的傾向,那麼這種傾向就可以被稱為個性。那麼,尋求刺激、喜歡飛得更遠一些是不是蜜蜂喜歡冒險的個性呢?研究小組決定從分子層面開始研究。研究人員使用了全基因組微陣列來分析偵查蜜蜂與非偵查蜜蜂大腦中成千上萬的基因,尋找哪一組基因最終導致了它們的行為差異。

對人類和各種動物來說,追求刺激的行為被認為和大腦的獎勵機制以及各種陽性強化刺激反應有關。而對於蜜蜂,研究人員則發現了偵查蜂與非偵查蜂大腦中存在大量明顯不同的基因。鑒於研究對象都是相同種類的工蜂,它們之間的差異之大,則完全超出了所有研究人員的預期。在這些有區別的基因中,很大一部分與酚乙醇胺、谷氨酸和伽馬氨基丁酸等化學物質相關,而這些化學物質被認為與脊椎動物基因里的獵奇、冒險和追求刺激的性格相關。

為了確定蜜蜂大腦中的這些基因是否同樣與「好奇、冒險」的性格有關,研究人員選擇了兩組蜜蜂作為實驗觀察對象。他們給一組非偵查蜜蜂注入了額外的谷氨酸和酚乙醇胺,期望以此能增強這些蜜蜂的偵察活動;另一組偵查蜜蜂則被切斷了多巴胺信號的傳送,並觀察它們是否減少了偵察行為。

實驗結果與研究人員預想的一致:增加谷氨酸和酚乙醇胺能使普通的蜜蜂加入到偵察任務中去;而抑制了多巴胺信號傳遞的蜜蜂減少了偵查行為。這一實驗結果表明了存在於人類和其他脊椎動物身上的獵奇冒險性格同樣存在於蜜蜂之中。並且從分子層面上講,影響這種性格的基因極為相似,這說明蜜蜂、人類和其他脊椎動物在行為的進化中使用了相同的基因「工具箱」。「工具箱」里的「工具」——基因編碼在進化中一直在發揮作用,以使每個個體產生不同的冒險行為,從而形成獨特的「個性」。毫無疑問,讓少量的蜜蜂擁有喜歡冒險的個性,並且有意願飛得更遠,對整個蜂群的生存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