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欄」「漢鐸」傻傻分不清楚

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有些紫砂壺的某些部位很相似,容易讓人混淆。如高井欄與漢鐸壺。

一: 井欄壺的由來

井欄壺顧名思義,其造型源於「井欄」一詞。井欄即井之護欄,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

清嘉慶年間的某一日,制壺知己楊彭年來訪,江蘇溧陽知縣陳曼生設席庭院,以紫砂壺為題,相互交流心得。彭年問近日可有新思?曼生搖頭道:「近日公務繁忙,未曾拾得!」

彭年曰:「勿躁!萬物皆可成壺!」曼生曰:「但求精!」二人相飲甚歡。庭院之南,有一深井,恰有一丫環於井邊取水,欄高水深,丫環取水,腰身彎得有如一隻彩蝦,二人見狀相視而笑。曼生緊盯井欄與汲水丫環,慢慢地丫環化為一隻優美的壺把,井欄化作壺身。

Advertisements

▲ 高井欄

彭年眼望曼生,已知其意,遂傳下人送筆墨,當即在石桌上描繪開來,數遍而終成一壺。彭年曰:「此壺命為汲水壺如何?」曼生搖頭曰:「此壺天成,唯曰井欄。」二人相視大笑。井欄壺寓意,深井有如文山書海,知識有如井水,取之不竭,告誡世人:學識有如人生必備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二: 常見的井欄壺種類

⑴ 曼生井欄(仿古井欄)

井欄壺大概可以分為:高井欄、矮井欄、方井欄(有八方、六方),是仿水井石欄圈的形式所制。井欄壺是傳統款式之一,經典的曼生十八式中就有2款井欄壺。

▲ 曼生 井欄壺 (A)

▲曼生 井欄壺 (B)

如上圖所示,這兩款曼生井欄的區別很明顯,壺蓋壺鈕壺身都不同。 如井欄壺 (A)的壺鈕是橋鈕,井欄壺 (B)的壺鈕是圓柱鈕。

Advertisements

⑵ 顧景舟大師的三款井欄壺

顧景舟大師甚愛此式,並以其為摹本,重新製作。「曼生壺」是由溧陽縣宰陳鴻壽所創導,造型設計上勇於革新,敢於改變過去的繁瑣、守舊,題材狹窄貧乏的局面,造就簡潔、明快、新穎的紫砂壺式,尤其是典雅雋永、耐人尋味的壺銘,留下文化藝術的寶貴作品。

▲ 顧景舟制 小六方井欄

▲ 顧景舟 矮井欄壺

▲ 顧景舟制 高井欄

三:漢鐸壺的由來

漢鐸壺釋名:漢鐸,即漢朝之鐸。《說文》中對鐸的解釋是:鐸,大鈴也。它是器物的名稱。具體地說形狀有些像甬鍾,但體積小。「鐸」除了做為樂器以外,其作用從歷史上各種古籍的記載中歸納來大概有兩方面:

▲ 鐸 樂器

⑴ 文事奮木鐸——和平時期的文化宣傳。

在古代,天子為了了解民間的社會風氣,人民在生活狀況,每到春天會派專人到各處採集民間的詩歌,這種行為也就是現在的所說的「採風」,歸納總結后報告給朝廷加以考察。同時鐸的聲音宏亮,而且傳得很遠,也有使天下皆達道的喻義。

⑵ 武事奮金鐸——戰爭時期的司令工具。

古時的軍事長官曾揮舞旗幟召集村民,在田野練習布陣和戰法,了解擊鼓鳴金等軍事號令。每隔三年,則舉行更大規模的集體軍事訓練。我們看古代打仗的小說,經常有鳴金收兵一詞,鳴金即鳴鐸,就是搖大鈴鐺。

梅調鼎(1839—1906年)字友竹,號赧翁,慈溪人,長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稱讚他是清代書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為之作銘的漢鐸壺可算是目前在紫砂歷史上最據研究價值的漢鐸壺了。

壺身由正楷「漢鐸」二字,下刻行書:「 以漢之鐸,為今之壺,土既代金,茶當呼荼。」 有詩日: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暗喻了梅先生自己雖終身為布衣,以賣字謀生。卻是重節操的一方名士。

▲ 漢鐸壺

四:高井欄與漢鐸壺的區別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⑴ 靈感來源不同

高井欄壺型的靈感來源於井欄,即井之護欄,亦名井床,井干。漢鐸壺型的靈感來源於鐸,大鈴也。

⑵ 壺型上的區別

漢鐸的身桶很像高井欄。但是比井欄高瘦,與井欄的「憨厚」相比,漢鐸要「金石之氣,似乎鏗鏘之音」。

▲ 上圖為高井欄 下圖為漢鐸

高井欄與漢鐸的壺蓋,壺鈕,壺把,壺嘴皆不同。漢鐸是平嵌蓋,圓柱壺鈕並裝飾以圓環,耳式環把。高井欄壺身雖圓似方,沉穩而不凝滯,壺把是飛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