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非馬?——中國哲學的詭辯術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漢代以降,獨尊儒術。自此儒教成為顯學,配合釋、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支撐。 然而在先秦諸子中,有這樣一家,雖然名不見經傳,其學說歷來也飽受批評,但是即使今天看來,其中所蘊含的理性光輝和思辨張力,卻依然值得我們重視。 那就是名家。

名家一派,以惠施和公孫龍為代表。就著作而言,僅有《公孫龍子》之書尚存,而惠施的觀點,多散見於《莊子》。因此公孫龍的地位較惠施更為重要。

《莊子》的《秋水》記載,公孫龍稱自己「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這裡當然不是《莊子》要誇公孫龍,而是先樹立靶子,再對其進行嘲笑的套路。 但是公孫龍的學說的特點及其為人的口才,卻可以從其中窺見一斑,即「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 所以名家也稱詭辯家,用我們家鄉話說,就是「愛抬杠」。公孫龍抬杠的著名案例,當屬於「白馬非馬」了。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