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人的心腹大患-仔豬白痢的病因 ,臨床癥狀,與防控措施!

內容摘要:仔豬白痢是仔豬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哺乳仔豬傳染病,它主要是通過消化道感染,以10~30日齡仔豬的發病率最高,嚴重製約著養豬產業的發展。該病的發病率較高,給養豬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仔豬白痢的病因仔豬白痢的臨床癥狀與防控措施。

1、病因分析

自身生理特點。仔豬出生后胃腺還沒有發育健全,只能夠分泌較少的胃酸,具有很弱的抑制和殺死細菌的能力,導致食人的致病菌能夠在胃腸道內大量繁殖,使消化道機能失調,從而能夠引起該病。

飼養管理凶素。母豬飼養管理不合理,主要是指哺乳母豬沒有供給全面且均衡的營養,造成乳汁過稀或者過稠,或者飼餵品質低劣或者發霉變質的飼料,導致乳汁質量發生變化,加之仔豬具有較弱的消化能力,從而破壞腸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仔豬飼料搭配不合理,導致消化不良,或者由於飼料中某種礦物質不足以及維生素過多,都能夠導致白痢的發生。另外,豬舍溫度過低、陰暗潮濕,水泥地面,母豬乳頭不清潔,母豬或者仔豬缺乏運動,無法供給充足飲水等,也能夠引發該病。病原微生物感染。環境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易感仔豬吮吸的母豬乳頭污染有病原微生物時,就會導致其侵入仔豬消化道,加之其消化道沒有發育健全,胃腺具有很弱的分泌胃酸的功能,只能夠存在少量的遊離鹽酸,無法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並分解乳汁產生有害物質,冉加上細菌產生的毒素能夠對腸道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導致腸道卡他性炎症,並促使腸道內容物發酵、腐敗,同時生成大量的氣體,會進一步加重對腸道的刺激,促使腸蠕動明顯加快而影響吸收功能,從而發生該病。

2、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患病仔豬體溫基本正常,且精神、食慾等狀況也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但排糞次數逐漸增加,排出淡黃色、灰白色、乳白色的稀薄糞便,並散發腥臭味。隨著癥狀的不斷加重,病豬表現出精神沉鬱,食欲不振,被毛粗亂、失去光澤,反應淡漠,四肢軟弱無力。如果病豬伴有咳嗽、呼吸急促、肺炎、脫水等臨床癥狀,加之沒有及時採取有效的配合治療,往往會在發病後大約7天發生死亡,也有些病豬會變成慢性腹瀉,即使能夠康復也會由於生長不良而形成「僵豬」。3、防控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母豬妊娠及哺乳階段要加強飼養管理,飼餵營養全面且容易消化的飼料,禁止隨意調整飼料配方,以確保其能夠正常泌乳,且乳汁品質優良。母豬產前10天和產後20天可飼餵適量的細辣柳草,或者在分娩前後3天連續餵給母子康散(也叫做益母生化散,主要成分為益母草、川芎、當歸、甘草、桃仁、抗炎凶子、牛磺酸等)或者白頭翁散(主要成分為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等)、烏梅散(主要成分為烏梅、訶子、薑黃、黃連等),如果泌乳較少還可餵給適量的催乳劑,能夠有效預防後代仔豬感染髮生該病。新生仔豬在產後1~3天內必須吮食足夠的初乳,增強體質,預防發生該病。仔豬10~30日齡處於旺盛生長階段,尤其是大於2周齡時增重速度最快,此時只供給母乳通常無法滿足機體當前生長所需,凶此要適時進行開食補料,增強消化機能,促使胃腸機能發育良好,也能夠有效預防該病。一般來說,推薦仔豬在10~41日齡開始飼餵適量的乳豬專用開食料,並遵守「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的原則,每天適宜飼餵3~4次,確保供給充足飲水,不允許暴飲暴食。

免疫預防。母豬分別在產前4O天、20天免疫注射大腸桿菌埃氏三價苗,每頭2mL,並保證仔豬在產後1~3天吮食充足初乳,從而使其獲得足夠的母源抗體;如果母豬沒有形成大腸桿菌病的相關免疫應答,所產後代仔豬要在2~7日齡免疫注射大腸桿菌滅活疫苗,每頭0.5~0.7mL,能夠有效避免發生仔豬黃白痢。

西藥治療。治療原則是清腸止瀉、抗菌消炎,病豬常選擇肌肉注射磺胺類藥物以及青霉素、鏈黴素、先鋒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等抗菌素,每天2次,也可內服磺胺脒、次硝酸鉍、諾氟沙星、乳酶生等,每天3次。同時,在飲水中添加適量的葡萄糖、碳酸氫鈉任其自由飲用。親愛的養殖朋友們從現在起,關注微信公眾號:(天行健生物科技 /txjdwyy),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