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肝性腦病的治療盲點

國內對於,肝性腦病的診斷與發病機制已很明確。但是,多數人將電解質紊亂作為引起肝性腦病病因之一。在治療時,給予脫水與降血氨,但是臨床診斷會發現,這樣不單不會緩解病情,還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番茄醫生:肝性腦病的治療盲點

1、低滲性腦病

在運用利尿葯時,肝硬化腹水患者容易流失大量的氯和鈉。機體處在低氯血症、低鈉血症時,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導致低氯性鹼中毒。血漿滲透壓下降也使細胞外,水分向細胞內轉移,出現顱內高壓與腦細胞水腫;低氯血症會引起血漿PH值下降,出現昏迷、不思飲食、嗜睡、明顯乏力。

醫藥工程師提醒,當遇到以上癥狀一般診斷為肝性腦病。這是國內通用的診斷標準,沒有理論依據,無法解釋發病機制與病理原因。但是,番茄醫生提醒,這些都不是肝性腦病,而是低滲性腦病,臨床診斷時,必須發現這個盲點。

Advertisements

2、錯誤治療有死亡風險

由於電解質紊亂導致的肝硬化患者,出現的肝昏迷、肝性腦病,給予脫水劑和降血氨,不單沒有效果,反而會造成神經纖維脫髓鞘改變與誘發腎功能衰竭。對此,病情不單不會好轉,反而因為無任何理論依據與發病機制,導致患者治療錯誤,出現死亡風險。

番茄醫生提醒,如果是由於電解質紊亂引起的低滲性腦病,目的是為了糾正低氯血症、低鈉血症、低滲透壓,這樣就能夠收到好的治療效果,也能夠解釋發病機制與發病原。

原創聲明:作者番茄醫生,醫藥中級工程師。本文首發頭條號番茄醫生,未經授權轉載註明出處,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