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屎就掏耳屎,可我真的是個臨床醫學博士啊!

周末好!歡迎來到科學人周末專欄,這裡是博士們講述自己專業和經歷的地方。

今天我們請來了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的璇子,一位能寫擅畫的臨床醫學耳鼻喉科方向博士(有沒有看過一套名叫《把北大穿在身上》的圖?作者就是她喲!)。說到臨床醫學,是不是很容易聯想到病房、手術台和急診室里忙忙碌碌的身影?那麼在正式成為一名醫生之前,這個專業的博士生們有著怎樣的生活呢?就請璇子來和大家談談她一口氣讀了8年的臨床醫學博士是什麼樣的吧!

下期預告:知道你們等很久了,下次咱來聊聊數學博士!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畢業的時候向大家介紹這個專業,真是五味雜陳。

臨床醫學博士讀多少年的都有,如果本科之後考研、考博,大概需要10-11年,有的學校可以讀本碩連讀7年,然後再考博士。而我比較幸運,直接讀了北醫的本博連讀8年制。

由於不同科室的節奏相差很大,在這裡我就只介紹自己的博士生活了。

耳鼻喉科的管床大夫

所謂的本博連讀,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地就能直接拿到博士學位,在第五年的時候我要通過一個資格考試(北醫的二級學科考試比執業醫師考試還難一些),二級學科才算正式開始。「二級學科」是八年制的說法,也就是後面的三年碩博連讀階段,需要在科室里跟著上級大夫學習。這三年裡最主要的工作是管理住院病人,做他們的「專屬」大夫,所以也被叫做「管床大夫」。對於我們來說,說出「你好,我是你的管床大夫」象徵著一個蛻變,這意味著我們從踏入醫學院校開始,學了這麼多年的教科書知識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這裡強調說明一下,研究生階段所有的診療都是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所以請安心就診)。然而現實總是比課本複雜得多,從接診開始,管床醫生要負責病人的幾乎所有事情,不單單要過問病人檢查結果如何,還要了解病人的吃飯睡覺情況,甚至大小便如何,更不要說各種繁瑣的病曆書寫、醫保報銷問題了。

有些患者可能會抱怨,覺得自己住院期間幾乎見不到管床大夫,其實這是好事,至少說明你的病情很穩定。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 你的管床大夫在上手術。

對於外科醫生來說,手術是支撐行醫夢想的靈魂,而我自己,酷愛手術。由於管床大夫級別較低,在手術中只能做助手,大部分時間是在台上看主刀醫生的手術操作,手裡拿著拉鉤幫助暴露術野(你可以想象成是用鉤子把刀口拉開,讓主刀醫生有良好的視野),所以我們也會自稱是「拉鉤的」。看著主刀老師的手在刀尖上跳舞,是一種享受;而看到術后病人一點點地好起來,就會覺得即使累了一整天,也特別開心。

繪圖:璇子

在耳鼻喉科的手術中,我最喜歡的是人工耳蝸植入術,並不是因為這種手術多麼複雜,更不是因為這樣的手術會掙很多錢——恰恰相反,來做這個手術的患者大多來自國家資助的人工耳蝸項目。這些患者很多都是先天耳聾的小寶寶,有的孩子是真的很可愛,很乖,大眼睛忽閃忽閃的,然而由於聽不到聲音,術前他們往往也不會說話。當患者做完手術出院后,有的家長會專門帶著孩子來病房找到當時的管床醫生,就是為了讓小孩跟醫生說幾句話,再說上一句「謝謝」。因為術后需要很長時間的恢復和語訓,再回來的時候,孩子們都長高了,也變得害羞了,當他說出「謝謝」的時候,周圍的醫生護士們真的會熱淚盈眶。

我曾經負責過的一個小病人,他父親加了我微信,偶爾會發一些孩子說話和學寫字的小視頻,我也會禮貌性的寒暄幾句,更多的是替這個孩子高興。這種時候,會把工作中的任何辛苦都忘得一乾二淨。

急診忙到生無可戀

很多其他專業的博士生需要熬夜做實驗、寫文章,壓力很大。而臨床的研究生們很早就要開始接觸社會裡形形色色的人,要鍛煉的是學術和社交的雙重本領,尤其是在門診、急診

除了基本的診療技術,最重要一個本領就是「看面相」。一個人的脾氣秉性,在醫院這個充滿疾病和煩躁情緒的地方會表現得尤其突出。門診人流量很大,出門診的時候每天要看很多很多病人,每個來醫院的人都有一個故事,或心酸或苦楚,而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幫助他們,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

前段時間有個特別火的急診紀錄片叫《人間世》,很多醫療圈外的朋友說看得很過癮很感動,也有很多朋友說太血腥不敢看。我自己看過幾集,片子確實很真實——醫院就是一個這樣充滿「血雨腥風」的地方。耳鼻喉科的急診看似沒那麼兇險,但其實也同樣讓人揪心。有酒後打架各種外傷的,有被老公打到鼓膜穿孔的,有被路邊藏獒咬掉半個耳朵的,有從60米的高空墜落摔得全身骨折、下頜骨裸露的(萬幸的是居然沒摔死,60米啊! ),有各種鼻出血、嗓子里卡了魚刺棗核的。可能我屬於那種命比較不好的醫生,每個急診的夜班都會忙到生無可戀。

生無可戀.jpg。繪圖:璇子

但這些,都是一個醫生成長的必經之路。

科研啊

醫學博士其實也分為兩種:學術型(做科研)和專業型(做臨床醫生)。學術型博士對科研要求很高,核心期刊文章或者SCI都有具體的規定,這個不同科室不太一樣。專業型博士由於大部分時間都在臨床,更加註重臨床能力,科研的要求相對沒那麼高,也是不同科室之間不太一樣。

我們在畢業之前會有3個月到半年左右的脫產時間(脫產就是不在臨床工作,專門做畢業課題)。可以做臨床型課題也可以做基礎研究,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我畢業的時候,學校對八年制還沒要求必須要發表文章,以後會有,而且會規定相應科室的文章影響因子。當然啦,多多發文章對以後找工作肯定會有幫助!如果是本科后參加統招考試一步步讀到博士的,會有要求發表核心期刊或者SCI文章。

醫院是個小社會

高三的時候,大人們都說,「等考上大學,你就輕鬆了」。然而現實是,自從學了醫,每一年都彷彿是在讀高三。由於醫院的工作很忙,經常不能看手機,下了手術常常看到幾十條未讀的微信消息。由於不能及時回復或者只能「意念回復」,可能已經得罪了很多朋友,友誼的小船恐怕也就慢慢翻掉了吧【苦笑】。

醫院就是個小社會,這裡每天都上演著喜劇和悲劇。每天會為了病人的恢復開懷大笑,也會因為患者的病情惡化深感惋惜。在這裡看過親情、友情、愛情最美的樣子,也見過禁不起考驗的人性的弱點。

我們也常會遇到不友好的病人及家屬,也會有爭吵。剛進科的時候,我還以為自己是個脾氣很好的人,不會跟病人吵架;但後來證明,沒吵過架只是因為看的病人還不夠多。醫患溝通是需要學習一輩子的技能,近幾年醫療糾紛越來越多,多到後來很多人都麻木了。在這種醫療環境,也許醫生能做的,就是要麼讓自己更強大,要麼轉身離開。我選擇了離開,因為還有更適合我的地方。

醫學博士也可以很fashion

在很多人眼裡,我每天都掙很多錢:

然而真實的我:

開玩笑的啦,其實也沒那麼慘。

之前看到有人問,博士們都在遭受脫髮困擾嗎?看到這個問題我哈哈大笑,我還真是每天都掉很多頭髮,但還沒禿【保持微笑】。

博士們也是有業餘生活的——工作已經很辛苦了,總需要點樂子調劑一下。比如有人喜歡踢球,有人學了專業配音,比如我的閨蜜喜歡唱歌,我喜歡畫畫。脫掉白大衣,我們也是很可愛的正常人!

前方多圖預警:

閨蜜參加北醫十佳歌手決賽。供圖:璇子

女生們也喜歡漂亮衣服,也喜歡化妝,男生們也會偶爾耍帥:

八年的生活,有這麼一群再忙也要打趣扯皮互誇互懟的朋友,值得了。供圖:璇子

在我心裡,白大衣真的是最帥的工作服。供圖:璇子

作者簡介:

璇子,北大醫學部臨床博士,會畫畫的醫學博士,努力做個好老師

編輯:婉珺
排版:曉嵐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來自果殼網

轉載請聯繫授權:[email protected]

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