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保護胃粘膜,胃病不再找!

所謂久病成醫,許多得胃炎、胃潰瘍的患者大都知道有保護胃黏膜的西藥,什麼這個替丁了,那個拉唑了,這個達喜了,那個什麼鉍了等,那麼中醫呢?我們中醫總說固護脾胃,和西醫所述之胃粘膜保護又有怎樣密切的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藥與胃粘膜保護之間的聯繫。

談及中藥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綜合近幾年來的文獻不難發現,主要以單味葯與復方為主。單味葯則以補益葯和活血化瘀葯為多。補益葯,例如黃芪、甘草、党參、白朮、乾地黃等,活血化瘀葯如丹參、川芎、大黃、五靈脂等。相較於單味葯,其實復方對胃粘膜保護的研究似乎更為多見,如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沙參麥冬湯、瀉心湯、左金丸等。

那我們就從治法上歸歸類,使用中藥來保護胃黏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Advertisements

1、健脾益氣法:例如用補氣運脾湯、補中益氣湯分別治療胃腸道副反應、胃潰瘍。顧名思義,該法主要是通過提高胃黏膜的自我防衛能力從而達到消除潰瘍的效果。臨床學者們通過對36種驗方的組成發現,以補脾理氣葯為主組成的復方達26種,佔70%2。在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做胃鏡的過程中,我發現,該病患者胃鏡象大多呈現粘膜變薄,色灰白,而觀舌淡體大,苔薄白者,屬中醫脾氣不足,不能生肌,故在和降胃氣的同時,加用益氣健脾之品,如四君,香砂六君子等;

2、活血化瘀法:即通過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黏膜微循環從而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如用乳沒愈瘍湯、胃安泰膠囊治療消化性潰瘍。同時,我在臨床上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一些方子中,也會適當加入一些活血化瘀藥物,例如三七、蒲黃、丹參之類。因血瘀絡阻為該病演變乃至惡變的關鍵環節。故而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一方面可有效改善黏膜微循環,促進其損傷修復;另一方面又可延緩疾病發展,消除疼痛等相關癥狀。

Advertisements

3、清熱解毒法:據文獻報道,用英連湯治療消化性潰瘍。這種方法適用於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導致的消化道潰瘍。其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党參、白朮、甘草三種葯發揮的作用同上述的;君葯蒲公英和黃連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熱解毒;海螵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可中和胃酸,以達到消耗胃裡多餘胃酸的目的;白芨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元胡、陳皮和枳殼三葯能行氣以止痛。

除此之外,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過程中,我亦會使用白花蛇舌草、蛇莓等清熱解毒之品,除西醫藥理學證實上述藥物具有一定的抗癌療效以外。從中醫角度而言,慢性萎縮性胃炎因情志失和、飲食失調、外邪犯胃(包括Hp 感染)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我們的脾胃進一步損傷,致使脾失健運,胃失和降,中焦樞機不利,升降失調,而致氣滯、食停、濕(痰)阻、寒凝、火郁、血瘀等各種病理產物,而這些病理產物日久蘊而成毒,又會進一步損傷脾胃,從而使脾胃氣機升降失司,氣血生化乏源而致胃絡失養。故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除健脾益氣以糾其根本之外,亦可用化濁解毒以療其標。同時,腸化患者胃鏡粘膜呈顆粒樣不平,或結節樣增生,結合舌脈症表現,隸屬熱毒內結之證,運用該法,療效亦頗為顯著。

4、疏肝理氣法:用柴胡疏肝散治療消化性潰瘍。此法多用於應激性的消化道潰瘍,特別是平素容易生氣的患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社會生活壓力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臨床上肝胃不和、肝胃鬱熱證日益多見,故於方中加入理氣之品,既可有效調暢情志,又能恢復肝胃之氣機,有效緩解因氣機不暢所致之疼痛、脹滿之症,甚則瘀毒之邪,對於疾病的預后非常可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