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暖氣病」不容小視,嚴重的可導致生命危險!

「北方人說,有一種痛南方人不會懂,那叫常溫比冰鎮還冷。南方人說,有一種冷北方人不會懂,那叫室溫約等於氣溫。」這是南北方網友們常用來互相調侃的段子。隨著供暖季的到來,這個段子再度走紅。

南方人羨慕北方人有暖氣,可他們卻不知道:暖氣也給北方人帶來種種困擾。

近年來,隨著罹患人群增多,「暖氣病」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越來越多北方人在互相詢問:今年,你「中招」了嗎?

「暖氣病」可不是「小病」

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錢大爺今年81歲。40餘年來,因為患有老慢支、肺氣腫,咳嗽、胸悶的癥狀一直伴隨著他。讓他煩惱的是,每到供暖季,病情必然加重。

「我是季節性發燒,北京哪天入冬,我比月份牌還准。」錢大爺開玩笑說。

幾天前,錢大爺又有點發燒,體溫在38.5℃左右。起初,他沒在意,也沒告訴家人,自己找點葯吃了。幾天後,感覺病情加重了,呼吸困難,才告訴家人。兒子忙把他送到醫院,到醫院時,老人已呼吸衰竭。

檢查結果出來,錢大爺這次病情不容樂觀,凝血功能、血氣分析結果都不好。醫生說:「降鈣素原升到了6.58,降鈣素原是一種蛋白質,正常值範圍小於0.05,當嚴重細菌感染時,它在血漿中的水平升高。錢大爺的降鈣素原升到了6.58,說明他體內已經嚴重感染了。」

經過一周治療,錢大爺的病情方有所好轉。他感到很奇怪:「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待著啊,怎麼會嚴重細菌感染呢?」

其實,錢大爺患的是典型的「暖氣病」。所謂「暖氣病」,指冬季供暖后,因環境和人體乾燥缺水而引起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引發不同程度的內熱外寒癥狀。老人和兒童是「暖氣病」的易感人群。

很多人認為,「暖氣病」是「小病」,無須大驚小怪。但事實上,「暖氣病」可能是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在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齡為男性65.5歲,女性為69.4歲,每年11月到下一年的3月為發病的高峰期,恰好與供暖季重疊。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暖氣病」雖不顯眼,卻對老年人的生命構成直接威脅。

90%的人不知高溫這麼可怕

今年84歲的馮大爺住在朝陽區。剛進入供暖季,他覺得身體有點發燙,但除了精神萎靡、胃口不好外,並無其他明顯癥狀,既不咳嗽,也不胸悶,身上也沒什麼疼痛感。

家人不放心,帶他到醫院就診。經檢查,他的血常規、生化、降鈣素原都不算嚴重,醫生就給他做了抗感染和退熱、補液治療,讓他住院觀察。當天下午,馮大爺的體溫就降下來了,精神狀態也有所好轉。

然而,第二天,化驗結果一出來,立刻讓大家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馮大爺的磷酸肌酸激酶非常高,達到了16000,正常值在170以下。這意味著,馮大爺的肌肉受損程度嚴重,橫紋肌溶解了,醫院立即把他轉入ICU病房。

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病因有190多種,一般是運動過度導致的。可很少有人知道,高溫也會讓橫紋肌溶解。比起過量運動,高溫導致的橫肌紋溶解症可就嚴重多了,嚴重到可能會讓患者腎衰竭和電解質紊亂。如患者同時碰上橫肌紋溶解症和嚴重的中暑癥狀,很容易發生多個器官衰竭,導致生命危險。

「90%的人不知道高溫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有的老人體弱怕冷,在冬天,整天就差抱著暖氣了,結果『中招』了。」大夫表示,幸虧搶救及時,馮大爺已脫離危險,目前已經出院了。

醫生成了供暖季中的大忙人

「前幾天總覺得口乾舌燥,像是要上火,臉上也幹得都掉皮了,真讓人難受。」市民張女士感到很苦惱,雖然也喝水,但總感覺室內室外都乾乾的,讓人很不舒服。

「兒子半夜流鼻血,嚇了我一跳,後來想想是屋子太熱太干造成的。」自從家裡來了暖氣,王芳每晚睡覺前都把卧室里的暖氣關掉,她說:「太熱了,孩子晚上老踹被子,還滿頭大汗的。」每年到了供暖季,王芳都會感到家裡特別乾燥,濕度也會降到30%左右,常常要採取些措施給空氣加濕,才會舒服些。

據專家介紹,環境溫度在18℃-25℃,空氣濕度在40%-70%時,人體感覺是較為舒適的。而氣溫的變化對空氣濕度也是有一些影響的,比如夏季氣溫過高,空氣濕度就會下降,冬季較為寒冷的時候,水汽較宜凝結,則感覺較為濕潤。

據了解,供暖半個多月以來,很多北方城市的一些醫院裡,因感冒咳嗽、嘴唇乾燥、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癥狀就診的患者也多了起來。而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內科疾病,以及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科疾病也出現了一個發作的小高峰。不少醫院心內科、呼吸科的病床已被佔滿。

「暖氣病」首先攻擊人體4大部位

雖然「暖氣病」只是一個俗稱,並非醫學上的病種,但它給人體帶來的傷害卻比任何一個病種都不差。

寒冷季節供暖,人們都希望暖氣燒得熱些,但因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好,加上暖氣、空調、電暖氣等取暖設施會造成室溫過高,使得室內空氣更加乾燥、污染加劇,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猛增,人們出現不同程度的內熱和種種不適感,這些就是讓暖氣給熱出來的「暖氣病」。

專家指出,長時間處於暖氣過熱的環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統等部位會首先「遭殃」。

首先是呼吸系統。嘴唇乾裂、鼻咽乾燥、乾咳聲嘶,都是「暖氣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癥狀。如果這些癥狀持續時間太長,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減少,灰塵、細菌等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氣后,乾燥溫暖的室內無異於一個病菌的「溫床」。研究表明,當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發感染的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引發疾病。

其次是心血管系統。屋裡暖氣過熱,和室外溫差太大,可能導致血壓波動大、冠狀動脈「不堪重負」,引發冠心病。同時,對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氣病」引發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導致心慌、胸悶等癥狀。

此外是泌尿系統。來了暖氣后屋內太干,體內水分丟失多,如果又經常忘了喝水,尿量會越來越少。正常人尿量應該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沖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過少,會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結石的風險。

還有皮膚和眼睛。冬季室內溫度較高,更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使皮膚纖維失去韌性而導致斷裂,從而形成無法恢復的皺紋。

超95%的人不會喝水

造成「暖氣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氣乾燥,人體水分丟失。解決之道再簡單不過,就是:多喝水。

水約佔成年人體重的70%,大腦、肺、心臟的80%,血漿的92%,氧氣、營養物質等都需要在水的幫助下輸送到全身各處。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報告稱,全球疾病負擔近1/10與水有關。

由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水與生命質量認知調查報告》顯示,95.3%的人不會喝水,65.9%的人直到渴了才喝水,只有不到5%的人有定時定量規律飲水的好習慣。久坐不動、經常熬夜、大運動量等人群更容易缺水。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供暖后,室內乾燥,人體會損失更多的水分。大量飲用純水而不補充電解質的話,會導致電解質失衡,引起自發性的脫水,反而給人越喝水越渴的感覺。

中醫專家指出,中醫里有種「吞津養生法」。每日晨起,微閉口唇,舌抵上齶,當嘴裡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時,隨意念將其緩慢吞下,反覆3-4次。津液主要有滋潤、濡養的作用,有益於保持口咽部的濕潤。

此外,供熱公司相關負責人提醒,室內溫度不是越高越好,最好保持在18℃-22℃之間。而且一定要注意室內的濕度,注重乾濕平衡,這樣人體感覺會比較適宜。

日本小孩為什麼不怕冷

「我們經常提醒家長,別給孩子穿得太多,現在班裡來暖氣了,孩子在室內只要穿著薄一點的外套就可以,可是很多家長都給孩子穿得里三層外三層的,這樣孩子反而更容易生病。」北京朝陽區某幼兒園的張老師無奈地說:「從開學到現在,班裡就沒有全勤過,總有孩子生病,最多的一天21個孩子請假了。」

已在日本定居的馬洋曾經問過好幾位日本朋友:為什麼你們的孩子大冬天的還赤著腳走路,光著雙腿出門?不冷嗎?結果對方回答:「日本有句老話,叫『風的孩子』,小孩子就是在風中奔跑著長大的,不懂得什麼叫冷。」

據了解,日本孩子大都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冬季耐寒訓練」,並全員參加「冬季持久走大會」。「走」這個字,在日語中就是「跑」的意思。「持久走」意譯為中文就是「耐力跑」。

前不久,馬洋的女兒所在小學舉辦了「冬季持久走大會」。「從去年年底進入冬季開始,學校全體孩子課餘時間都在操場上跑步訓練耐力。孩子們短衣短褲甚至赤腳,穿得就像過夏天一樣。」

馬洋的女兒告訴她,她們班的男孩子,跑得又快又好,而且連短袖運動服都不穿,赤膊上陣跑到面紅耳赤,渾身蒸氣,大冬天光著身子還大聲喊熱。

「中國人提倡『孩子應該比大人多穿一件』,而日本則正好相反,提倡『孩子應該比大人少穿一件』。」馬洋說,看看國內冬天的街頭,被捂得嚴嚴實實的孩子們,感覺日本孩子的確比中國孩子要耐寒得多。

馬洋說:「與日本孩子相比,我們中國的孩子,特別是都市裡的孩子,似乎都有些『過度保護』了。日本孩子的耐寒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培養出來的。而中國人要強大,必須從小時候強健體魄開始。」 文/唐城 章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號外!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與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健康醫療大數據家庭健康專委會主辦,中國家庭報社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家庭健康大會」,將於12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主管部門權威發布,行業專家深度剖析,業界大咖雲集,帶你解讀「大數據,大智能,大健康」背景下的健康中國路線圖,欲知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