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本草綱目》中藥的「國老」:甘草





釋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靈通、國老。

甄權說:甘草是中藥中的主葯,能治療七十二種乳石毒,能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合眾葯有功。因此,有「國老」的稱號。

集解

《別錄》說:甘草生長在河西川穀積沙山和上群。二月、八月採挖其根,將其晒乾,十日後就可以使用。

氣味

(根)甘,平,無毒

王好古說:甘草氣薄味濃,升而浮,屬性為陽(藥物屬性),入足太陰厥陰經(十二正經的兩條經脈)。主治(我覺得《本草綱目》中有用的)

1、傷寒咽痛。甘草二兩,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這個方子叫「甘草湯」

2、肺熱喉痛。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3、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後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4、嬰兒初生便閉。用甘草、枳殼各一錢,水半碗煎服。

5、小兒撮口風。用甘草二錢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點兒口中。

6、嬰兒慢肝風(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長,豬膽汁灸過,研細。以米汁調少許灌下。

7、兒童遺尿。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8、小兒乾瘦。用甘草三兩,灸焦,研細,和蜜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9、小兒尿中帶血。用甘草一兩二錢,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歲兒一天服盡。

10、舌腫塞口。用甘草煎成濃湯,熱嗽,隨時吐出涎汁。

11、口瘡。用甘草二寸、白礬一塊(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細嚼,汁咽下。

12、背疽。用甘草三兩,搗碎,加大麥粉九兩,共研細。滴入好醋少許和開水不許,做成餅子,熱敷疽上。冷了再換。未成膿者可內消,已成膿者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又方:甘草一兩,微灸,搗碎,浸入一升水中,經過一夜,攪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飲甘草水。

13、痘瘡。用灸甘草、栝樓根等分,煎水服。

14、凍瘡發裂。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後用黃連、黃 、黃芩,共研為末,加水銀粉、麻油調敷。

甘草禁忌

1、雖然復方甘草片效果很好,但是含有阿片,久服會成癮,不宜連續服用5天以上。

2、兒童咳嗽切勿服用過量甘草,如果需要服用甘草片,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

3、甘草不能和止咳藥、強心藥物、降壓藥物以及降血糖藥物一起服用。

4、孕婦一定要慎重,不能過量服用,極端情況會出現早產。

5、久服大劑量甘草,可引起浮腫,有損性功能,可導致男性的性慾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無能。

6、甘草不能和鰱魚合用。

甘草傳說



1、有個福星老婆是什麼體驗?

山村有位草藥郎中,郎中外出給民治病未歸,來了許多求醫問葯的人。郎中妻子(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是徒弟,不過小編覺得有個老婆比較好。)一看這麼多人,便琢磨:我打包點無害的草藥,先把他們打發了吧。她想起灶前地上有一大堆草棍,拿起來咬上一口,覺得甘甜怡口。於是就把這些草棍打包,發給了那些病人。

過了幾天,幾個病癒的人來答謝郎中,說吃了他的葯,病就好了。郎中詢問了妻子,就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從此郎中治療咽喉腫痛和中毒腫脹時,均用這種「乾草」。由於該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稱作「甘草」。

2、國老的由來

相傳南朝時期的名醫陶弘景為梁武帝治癒了心腹脹滿之症,御醫問他所用是什麼藥物時,陶弘景笑著說:「國老者,甘草之美稱也。甘草調和眾葯,使之不爭,堪國老矣。從此就有「國老」的稱呼了。

相關記載

對於甘草《爾雅》、《淮南子》、《說文》、《神農本草經》和《傷寒雜病論》都有記載。

國外的《漢謨拉比法典》、《希波克拉底全集》也有敘述。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甘草(甘草甜素)具有抑制艾滋病發生的作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