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紅泥、朱泥、小紅泥、大紅泥 」

什麼是「紅泥」?

紅泥是紫砂泥主要泥種之一,紅色泥巴,主要由河流攜帶的陸源物質紅土組成。紅泥礦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 。氧化鐵含量較高,優者光潔明亮,橙中略見紅光,劣者雜亂陰霾,俗不可耐;紅泥原礦堅硬似石,呈澹草綠色調,窯溫略低,較適製作小件茗器,可愛靈動,深得世人喜愛。

因含鐵量多寡不等,紅泥礦燒成后的色澤或紅中略帶黃,或黃中略帶紅,或紅中略帶紫,可呈硃砂、硃砂紫或海棠紅等基色,朱紅中透著橘黃,色艷而不妖。色彩的呈現與燒制溫度緊密關聯,使用越久越現沉穩氣息。紅而不艷,紅得柔美,是紅泥色澤特點。色澤紅得過於艷麗,多數是泥料內添加了鐵紅粉。

窯溫不足,紅泥呈枯黃橙色,水色不彰。窯溫稍高,則收縮大、變形、塌陷、鐵質熔點較易產生。窯溫燒足,光潔明亮,紅中略見橙色。

紅泥可以分為朱泥、小紅泥、大紅袍泥,其區別是原礦層的不同及風化程度、煉製拼制的差異。

什麼是「朱泥」?

朱泥是屬於紫砂紅泥中的一種泥,朱泥是紅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為紅泥(含鐵量極高)、又產在嫩泥礦之下層、又稱「未觸風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風化的土塊,質堅如頑石,但遇水則自行潰散。 目前朱泥礦是明顯減少了。但有一原則不變,只要有紅泥,朱泥則不滅。

朱泥的分類一般分三種:趙莊朱泥、黃龍山朱泥、小煤窯朱泥。黃龍山朱泥是山頂黃石與紫砂礦間夾著一薄層油脂泥,燒成后呈橙紅色。小煤窯所在地,盛產青泥和朱泥,產量最大,燒成后顏色嬌艷亮麗。趙莊以出產紅泥而著名,趙莊朱泥是爛黃石與紅泥礦間的夾脂泥,燒成后色澤暗紅。

「朱泥」俗稱「石黃」,產於「嫩泥」礦之中,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外觀呈咖啡黑色,煉製目數140—180(一般紅泥為60目),朱泥含鐵量高,燒成后之後變為硃砂色或海棠紅等。

朱泥的含鐵量高達14%-18%,燒成后壺身呈紅色。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大,因收縮比率高達30%-40%,一般成品率僅為七成,故不宜用朱泥製作大容量紫砂壺,只能製作中小件。早期朱泥水平壺中也有調砂的品種,以機理效果為裝飾,市面上不少的所謂朱泥壺,實際是紅泥加添混料燒制而成的,表面無明顯顆粒。

什麼是「小紅泥」?

常見的小紅泥有黃龍山小紅泥、紅衛路小煤窯小紅泥、趙莊山小紅泥(存世量很少了)、川埠小紅泥(實在紅衛路、趙莊山,也應該屬於川埠)、浙江梅山小紅泥、安徽廣德小紅泥。在小紅泥中,又有一種很嫩很純的,鵝黃色,為小紅泥的精品,礦源很少。為示區別,稱為朱泥。

「小紅泥」是不加他料的嫩泥,含大量氧化鐵,經過窯燒會變成硃紅色,泥質細、砂粒微、密度大、結晶高。窯溫約為1080℃,收縮比約在20%~28%之間。

什麼是「大紅泥」泥?

所謂「大紅袍」泥,可塑性更大,延展性更強,泥片彎曲時不易斷裂,燒成溫度約為1040℃,收縮比約為45%~55%。質感和潤感都會增強。現在有些所謂「大紅袍」泥,是在煉泥過程中,把適量的天然鐵紅粉加入到含氧化成分較高的夾層嫩泥中,成型后經過窯燒,壺體泥質細、砂粒小、密度大、結晶高,色澤大紅。泡養后艷紅熱烈。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