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驗人才的難處

一般鑒識人材的效驗有兩個難處:有難以鑒識的難處,有鑒識之後沒有辦法得到效驗的難處。

什麼是難以鑒識的難處?鑒識人材之道極為精緻細微,能達到神妙而明白事理的境界,掌握這種方法很困難,這就是難以鑒識的難處。因此普通人的觀察,不能詳盡完備,所以各自設立原則與標準,以相互間觀察而採納。

有的觀察其外貌形容,

有的探查其舉止動作,

有的揣測行事從開始到結束的表現,

有的揣測其形象的表現,

有的推測其細微的變化,

有的擔心其犯過的失誤,

有的循查其所講的言論,

有的複核其處事的行為。

以上八種信息交雜混亂,所以他們能得到鑒識的信息的人很少,失去信息的人卻很多。因此必然初步鑒識僅憑其外表識別所形成的失誤,還有平時行動和舉止的變化形成的錯謬。所以根據其待人接物來鑒別,根據其行為並相信其名譽,失去了對其實情的鑒識。所以:

淺顯之美張揚而顯露,就會以為有奇異的功能;

內心明智而外表沉靜冷漠,就會認為是不實及虛偽;

分析鑒別精妙的道理,就會以為能明查秋毫;

道聽途說,就會認為其精通義理;

喜好搬弄是非,就會以為能評判善惡(臧否之人);

勉強議論賢愚的名分,就會以為能鑒賞人物;

妄加評論國家的政事,就會以為是國家的棟樑(國體之人)。

所以一定要等到了解其平時的行為舉止,然後才能真正識別。

平時可以觀察其人心安於何處,

通達時可以觀察其人所舉薦的,

富裕時可以觀察其人所能給予的,

窮困時可以觀察其人的所作所為,

貧賤時可以觀察其人所想獲取的。

然後就能知道其人是否賢德。這些已經是事後的測試,不是初次觀察。可以了解其材質而不足以了解他的謀略。況且天下的人,不可能都彼此交遊共處。有的人志向和興趣會有變化,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轉變;有的人得不到就懸思企盼,有的人對已擁有的就隨易而不珍惜;有的人窮困時約束而努力工作,有的人得志之後便放縱慾望。這又是只依據平時舉止鑒識的過失。由此推論,能夠在兩方面都能得到要領,是鑒識人難以真正了解的難處。

什麼是「無由得效之難」?

上等材質的人自己無法了解,

有的被鑒識的人才是在其幼年或貧賤之時,沒有得到充分展現便已夭折;

有的被鑒識的人才,未能得到提拔任用便已先離開人間;

有的被鑒識的人才過於清高和深奧而缺乏眾人支持,雖有歌頌卻沒有讚賞;

有的所鑒識的人才身份卑下且能量單薄,舉薦的言辭無法響亮(被人聽到);

有的被鑒識的人才不是當時人們所喜好的,不被人信任和珍惜;

有的鑒識的人才不在其應處之位,沒有辦法得以提拔;

有的鑒識的人才雖在其應在之位,但被迫屈從和壓制。

因此:

具有良材能被鑒識而又被認定為真才實學的人,萬人之中難以遇到一個;

必須是在其應在的位置上鑒識其真材實學的,百人之中難以有一個;

憑藉其地位和權勢可以推薦而得以任用的人,十人之中難有一人有巧合的機會。

有的人明智足以鑒識真材,擔心對自己有妨礙或侵害,不想推薦提拔;有的人本來喜歡推薦提拔,卻沒有能力鑒識真材。

因此了解與不了解,鑒識與分化總是相互混雜一起;有能力鑒識人才的人為不能獲得效驗而憂患,沒有能力鑒識人才的人自以為沒有找到可取之材。

這就是說鑒識之後沒有辦法得到效驗的難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