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莊子的養生術

遠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我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莊子,就認識到生老病死如同晝夜一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他以古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的生死觀為訓,在生之年不尋歡作樂,空耗精力,也從不因為「老之將至」而畏懼死亡。莊子活到83歲,無疾而終,他的壽命比同時代的人平均壽命翻了一番多。

他的養生之術有四:

一是少私。

他認為:「私」是萬惡之源,百病之根。一個人如果私心滿腹,遇事便會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思想上終日不得其安,久之必致形勞精虧,積慮成疾,疲睏不堪,必「殆而已矣」。只有剔除求名貪財之心,使精神寬慰,「可以保身,可以養身,可以盡年」。心底無私的人,才能胸懷博大浩遠,不計較功名利祿,生活物質「取之有道」,才能夠知足常樂,心地坦蕩,必獲大壽。「少私多壽」,是莊子總結的養生規律。

二是寡慾。

「人慾不可絕,亦不可縱」。縱慾必招禍染病。一個人如果抑情慾,就不會欺男霸女,損腎傷尊;節食慾,就不會謀財害命,貪吃傷身;寡權欲,就不會投機鑽營,逢迎傷神。「多行不義必折壽」。只有做到知其榮、守其辱、安其身、圖其志、創其業、潔身自好的人,才堪稱大丈夫,偉男人。「寡慾多壽」,是莊子推崇的養生要訣。

三是清靜。

莊子認為靜默祛病。如果一個人終日躁動不安,思想不能逸息,定會心力交瘁,百病叢生。他提倡,凡有志於養生者,都應當磨鍊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善於在紛亂的環境中保持自我放鬆,自我穩定,做到輕鬆自如。為此,他首創了以「頭空、心靜、身松」為要領的「靜坐功」。「清靜多壽」,是莊子倡導的養生法則。

四是豁達。

莊子認為「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莊子主張處世要樂觀。他曾形象地比喻說,水澤里的野鶴,十步一啄,百步一飲,消遙自得,幽閑自如,因而得以保生;而籠中之烏雖然飲食充足,但有翅難飛,蹦跳不能,成天低頭不鳴,無精打采,因之難以全生。一個人長期錮於自己設置的精神枷鎖之中,必然會憂愁苦惱,「病由心起」。「豁達多壽」,是莊子養生和處世的切身經驗。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