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你元氣不足?按一穴位可恢復元氣

作者/彭鑫

來源/中醫彭鑫博士的博客

導讀:大家聽到說元氣、腎精,就覺得很遙遠、很虛,好像和自己沒什麼關係。那麼,我可以告訴大家,生活中很多細微的表現,都是身體在「控訴」,元氣已經不足,需要好好補養了。

欲多則損精。人可保命者,可惜者身,可重才精。……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墜至。——元·李鵬飛《三元延壽參贊書》

1.元氣不足的表現有哪些

下面,我逐條給大家介紹幾個最明顯的表現:

食慾低下

傷精的人,食慾變得低下,吃飯不香,只有吃刺激性的食品,如麻辣燙、辣椒、燒烤等味道比較厚重的食物才會感到嘴裡有滋味,胃口才會變得好一點。

從中醫角度來看,人的元氣充沛,口中津液充盈,即使吃粗茶淡飯都會有滋有味,啃窩頭、喝米粥都會覺得香甜無比,這說明脾胃健運,中氣充沛,消化能力強健。傷腎之後最容易引起脾虛,如果人的脾胃之氣衰敗,食慾就會降低,即使是山珍海味擺在面前,也懶得動一下。

智力下降

傷精的人記憶力、專註力和思維能力都會下降,尤其是很難提起精神進行深度思考,想問題往往想到一半就感到疲勞,不再打算往下思考了。寫文章、學習、考試、工作等,乃至於生活雜事等都會感到力不從心,這是腦力下降、精力不足的表現。從中醫角度來看,腎主骨生髓,腎氣通於腦,腎精充足腦力才能充沛,智力才會高。

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凡是作風正派、一身正氣的人,內心清凈無染,腎水自然充足,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就比較強,工作、學習也比較容易作出成績,社會地位也相對較高。

相反,心理陰暗淫邪又經常泄精的人,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都會下降,做事情丟三落四,考慮問題不全面。久之,身體衰敗,相由心生,容貌也跟著猥瑣,使人看到后心生厭煩,工作和學習很難作出成績,社會地位也比較低下。

可見,一個人在社會上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心神清凈光明,身體自然元氣充沛,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反之,如果心神骯髒陰暗,腎精元氣虧耗,身體萎靡不振,事業也很難成功,家庭波折重重。

脾氣煩躁

傷精的人,心火就容易上犯,心情變得急躁,經常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健康人的身體是地天(泰)卦的格局,火在下,水在上。水在上,表示心是清涼的。火在下,表示腎陽充足,陽氣固秘,丹田氣暖。水火既濟,身體就健康。

不健康的格局是天地(否)卦,火在上,表示心火上炎。水在下,表示腎氣虛寒,丹田發涼,水火分離,火往上,水往下,上下不能交通,身體就不健康,百病叢生。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人在生氣的時候,往往頭腦發熱,手腳冰涼,容易造成「火往上,水在下」的格局。時間長了,口中乾燥、口臭、小腹冰涼,雙腳冰冷,上熱下寒,水火不能交通。該睡覺的時候心火下不來,心神不能安定,就會造成失眠。所以一般失眠的人都有口乾舌燥的表現,這便是腎氣不足,心火上炎的表現。這種患者用「交泰丸」治療效果非常好,或者用張仲景治療「心下痞」的名方「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效果非常好。

這種不健康的狀態發展下去,心中煩躁,長期失眠就會造成抑鬱症,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會導致心理發生問題,解決好身體的疾病,有時候心理的疾患也跟著解決了。

頭髮不再烏黑光亮

中醫認為「腎之華在發」,腎的精華都表現在頭髮上。腎氣充足的人,頭髮通常比較茂密而且有光澤。反之,腎氣不足的人頭髮也會枯黃、稀疏、沒有光澤,嚴重的會導致脫髮。

眼睛渾濁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腎同源,腎氣不足,腎水便不能滋養肝木,兩眼便無神,眼圈發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熊貓眼」。腦子裡經常想一些烏七八糟的色情事情的人,眼睛往往很渾濁,像喝醉酒一樣遊離而沒有定力。而腎氣充足的人,眼睛清澈明亮,奕奕有神。

2.按一穴位可恢復元氣

人體哪些穴位最補身呢?很多人認為是關元、氣海、腎俞等穴位,其實最補身的是太溪穴,因為太溪穴最能補人的先天腎氣,而房事所傷的就是人的先天腎氣。故此最補身的是太溪穴。太溪穴在腳內踝后緣的凹陷當中。揉太溪穴時,很多人根本沒反應,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什麼反應都沒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這時,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

注意: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原穴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但調動起來后一定要把它儲藏起來,即儲藏到湧泉穴,這樣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因此按揉太溪穴之後,再按按湧泉穴。

另外,按太溪穴對於防治糖尿病也有好的療效

經云:太溪主治消渴病,兼治房勞不稱情。

婦人水蠱胸脅滿,金針刺后自安寧。

古代良方:

【方名】調元百補膏---《壽世保元》卷四。

【組成】當歸身(酒洗)120克懷,生地黃1千克懷,熟地黃120克,甘枸杞子500克,白芍500克(用米粉炒),人蔘120克,遼五味子30克,麥門冬(去心)150克,地骨皮120克,白朮(去蘆)30克,白茯苓(去皮)360克,蓮肉120克懷,山藥150克,貝母(去心)90克,甘草90克,琥珀4克,薏苡仁(用米粉炒)24克

【功用】養血和中,寧嗽化痰,退熱定喘,除瀉止渴。

【主治】五勞七傷,諸虛勞極,元氣不足,脾胃虛弱者。

【用法】上藥銼細,和足水5升,微火煎之,如干,再加水5升。如此四次,濾去滓,取汁,文武火熬之,待減去三分。每500毫升加煉凈熟蜜120毫升(春加150毫升,夏加180毫升),共熬成膏。每服30毫升,白湯調下。

養生方:

【名稱】補氣生津方

【組成】新開河參9克,麥冬5克,黃芪5克,烏雞或排骨200克

【功用】大補元氣,益氣生津

【做法】加水20碗,加入植物油1-2ml,蔥1根,姜3片,武火燒開,文火熬煮2小時,加精鹽5-8克,雞精3-5克調味,飲湯吃肉

——END——

推薦閱讀

李辛:了解你身體的大格局

李辛:如何深入地學習中醫?

身體一有大病,說明你生命列車的方向已錯了很久

李辛:如何看待令人恐慌的檢查報告 | 癌症光靠醫生是不行的

自製秋梨膏,止咳潤肺千年良方!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謝謝您的支持,更多內容,請關注醫承有道微信公眾號:gyccjy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