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和防護方法

上期內容給大家介紹了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癥狀、病因、危害,為防止其他繼發性疾病的產生,我們一定要本著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積極正視淺表性胃炎。今天給繼續給大家介紹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和防護方法。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西醫療法

對於慢性淺表性胃炎來說,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特製的藥物。對於一些癥狀較輕的患者,通常主張其通過飲食和生活規律來調理。對於其他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則根據相關病因、病理及臨床表現對症下藥。一般來說,用於治療淺表性胃炎的藥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及消除損害胃粘膜因素的藥物。

(1)保護胃黏膜葯常用的藥物有:膠體次枸櫞酸鉍(CBS)、硫糖鋁、思密達、麥滋林-S、氫氧化鋁凝膠、胃膜素及蓋胃平等。

①生胃酮:是甘草酸水解后製成的琥珀酸半酯,能增強胃粘膜粘液的分泌,延長胃上皮細胞壽命及輕度抑制胃蛋白酶的活力,故能保護胃粘膜不受膽汁損傷,避免H+反擴散。用法100mg,日3次,2周后改為50mg,日3次,餐前半小時服,4~5周為一療程。副作用有水鈉瀦留,故宜同時服用氫氯噻嗪和鉀鹽。

②硫糖鋁:該葯能與胃蛋白酶絡合,抑制該酶分解蛋白質,並能與胃粘膜蛋白質絡合成保護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膽汁酸的滲透、侵蝕。此外,該葯亦能促進胃粘膜細胞的新陳代謝。用法:1.0g,日3~4次。

③麥滋林-S顆粒:該葯含有水溶性B334和L-谷氨醯胺。水溶性B334能直接作用於胃粘膜,使局部炎症消失。L-谷氨醯胺與胃腸粘膜上皮成分已糖胺及葡萄糖胺一起,參與促進組織修復以達到治療目的。用法:670mg,日3次。

④胃炎干糖漿:該葯主要由硫酸慶大黴素、鹽酸普魯卡因、VitB12等成分組成。具有消炎、止痛,促進胃粘膜修復等作用。用法:5g,日3次。

⑤思密達:該葯對細菌和病毒有很強的固定能力,對消化道粘膜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通過與粘液的作用可提高消化道粘膜膠質的韌性,以對抗各種攻擊因子。用法:3g,日3次。

⑥其他:維酶素2~4片,日3次口服;胃膜素2~3g,日3次口服;氫氧化鋁膠10mg,日3次口服;蓋胃平4片,日3次口服;前列腺素E250~150mg,日3次口服等。均可起到保護和改善胃粘膜的作用。

(2)調整胃腸運動功能藥物上腹飽脹用胃復安或多潘立酮等。打嗝、腹脹或有反流現象為主者,可用胃動力葯,如胃復安、嗎叮林、莫沙比利。

(3)抗生素,如果胃鏡檢查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應服用抗生素,克拉黴素、羥氨苄青霉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選用兩種,常與胃黏膜保護劑和制酸劑聯合應用。

(4)制酸劑常用的藥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碳酸氫鈉(小蘇打)、氫氧化鎂、氫氧化鋁凝膠、蓋胃平等。

(5)止痛藥上腹疼痛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片或654-2,以減少胃酸分泌和緩解腹痛癥狀。

(6)還可用助消化葯如胰酶、酵母片、乳酶生、消脹片等。如有反酸現象也可用抑酸葯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防止膽汁反流可服鋁碳酸鎂、消膽胺以吸附膽汁;有嘔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

以上就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常用西藥,但西藥對於胃部病症來講只能緩解癥狀,並不能從根本上治療病症,因此,在治療胃病上我們多主張患者採用中醫療法進行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醫療法

慢性淺表性胃炎,在中醫屬「胃脘痛,腹脹,嘈雜,痞滿」等範疇,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男性多於女性,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

本病病位是以足陽明胃為病之本,而肺金盜母氣,肝氣自甚,木折脾胃土氣為發病之標。即脾胃為本,以肝腎為標。胃病的原因雖有種種不同,但其發病機理確有共同之處,即所謂「不通則痛」,故可歸納為「肝胃不和而痛,濕熱中阻而痛,脾胃虛弱而痛,脾胃虛寒而痛,胃絡瘀阻而痛」,現將中醫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辨證治療如下:

辯證施治

1) 肝胃不和: 胃脘脹疼連脅,噯氣,大便不暢,多因情志因素而作痛,苔薄白,脈沉弦。

本病與患者情緒變化密切相關,正如《沈氏尊生書•胃痛》所說:「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情緒的變化可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胃平滑肌痙攣,胃液增加,胃蠕動及胃部血管舒縮異常,導致消化不良,充血,炎症,治法以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為主,方以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枳殼 白芍 甘草 香附川芎),痛的嚴重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強理氣止痛;噯氣頻者加沉香,旋復花以順氣降逆,亦可用沉香降氣散加白蒺藜,廣鬱金,降香,綠萼梅。前方舒肝理氣,後方降氣散郁。

2)濕熱中阻 :胃脘疼痛,嘈雜灼熱,納呆噁心,小溲色黃,大便不暢,苔黃膩,脈滑數。

本病多由飲食不節,情志所傷,或脾胃素虛,濕阻中焦為本病的主要病機,治法以清熱化濕,理氣和胃為主治療,方以清中湯加減(黃連、梔子、半夏、茯苓、白豆蔻、陳皮、甘草)。熱盛便秘者加大黃,枳實;氣滯腹脹者加厚朴,大腹皮;寒熱互結,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瀉心湯。另外脾胃素虛,濕熱內生者選用三仁湯加減(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厚朴、法半夏、通草、竹葉、滑石)。

3)脾胃虛弱: 脘腹痞悶,時緩時急,不知飢,不欲食,體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

本病多由饑飽失常,勞倦過度,久病腎陽不足,失於溫煦,或服寒葯過多,而損傷脾胃,因脾胃為倉廩之官,主受納和運化水谷,脾胃受損則健運失職,氣機不利而生痞滿。採用益氣健脾,升清降濁的治法,方以補中益氣湯加減(人蔘、黃芪、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若手足不溫者加附子,乾薑;氣虛失運,滿悶較重者加木香,枳殼,厚朴;伴嘔吐下痢用半夏瀉心湯加味;若水熱互結,伴干噫,食臭,腸鳴下痢者用生薑瀉心湯加減。

4)脾胃虛寒 :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本病為正虛,中陽不足,寒自內生,發為本病。治以溫中健脾,和胃止痛為主治療,方以黃芪建中湯加味(黃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飴糖)。泛吐酸水者加乾薑,陳皮,半夏茯苓防己以溫胃化飲;泛吐酸水者加吳茱萸,瓦楞子以暖肝溫胃以治酸;若寒盛而痛甚,嘔吐,肢冷,可用附子理中丸以溫中散寒,中陽得運,則寒邪自散,諸證悉除,痛止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

5)胃絡瘀阻:胃脘疼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拒按,食后加劇,入夜尤甚,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本病根據中醫「久病入絡」的理論,運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治法,方用失笑散合丹參飲(五靈脂、蒲黃、丹參、檀香、砂仁)加大黃,甘草。虛證以調營斂肝飲加減(當歸、白芍、蛤粉炒、阿膠、枸杞子、五味子、川芎、棗仁、茯苓、陳皮、木香、生薑、大棗)。若有出血可加三七,白芨以化瘀止血;嘔血,便血,面色萎黃,舌淡,脈弱無力者為脾胃虛寒,脾不統血。方用黃土湯加減(灶心黃土、甘草、乾地黃、白朮、炮附子、阿膠、黃芩)。

以上療法,需根據個體差異辨證施治,患者切勿自行用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症情況進行治療。除了及時治療,朋友們日常生活中還應做好預防和護理工作,以免病情嚴重或複發。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預防和護理

慢性淺表性胃炎病程纏綿,易反覆發作,深為患者所苦。另外,部分淺表性胃炎失於治療或不注意生活調攝,極易進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而致胃癌發生,後果嚴重。故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預防應引起重視。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預防主要應從生活、飲食上加以注意,積極避免和祛除各種致病因素。具體如下:

(1)對於急性胃炎,應及早徹底治療,以防病情經久不愈而發展為慢性淺表性胃炎。

(2)忌用或少用對胃粘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利血平、甲苯磺丁脲、激素等。如果必須應用這些藥物時,一定要飯後服用,或者同時服用抗酸劑及胃粘膜保護葯,以防止對胃粘膜的損害。

(3)積極治療口腔、鼻腔、咽部慢性感染灶,以防局部感染灶細菌或其毒素長期吞食,造成胃粘膜炎症。

(4)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規律有節,定時定量,切忌過飢過飽、暴飲暴食。同時避免濃茶、咖啡、香料、粗糙生硬食物攝入,戒煙戒酒,以防損傷胃粘膜。

(5)避免精神緊張、心情憂鬱及過度疲勞,宜生活有節、勞逸結合、情緒樂觀,同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加強胃腸運動功能。

(6)消極治療可導致慢性胃炎發生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膽、胰、心、腎疾病及內分泌病變等。

通過以上介紹,相信您對於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和預防都有所了解了,一旦您或您身邊的朋友有這方面疾病,務必及時治療,且做好預防工作,以免病症更加嚴重。如您有任何健康問題,歡迎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諮詢和預約。

作者簡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