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就對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用子玉和晴天的日常作為例子,以故事的形式向大家闡述了一些關於說話方面的技巧。

本書作者蔡康永一直都是大家公認的很會說話的人。和他一起主持《康熙來了》的搭檔小S這樣評價他:「跟康永哥說話絕對不會被刺傷,還會被他附帶的一兩句小誇獎逗得心花怒放,但又真誠不滑頭,讓人不愛都難。」我們再看《奇葩說》,無論導師還是選手,每個人的立場都十分堅決,言辭也犀利。但是最後做點評的時候,蔡康永的語言卻十分柔和,不僅誇獎每個選手表現好的方面,而且還以包容和理解的態度來評點另一方的觀點。因此他收穫了很多人的掌聲。

他在《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中,給我們提出了很多說話方面的建議。我將書中的內容歸納為三個方面:發問、請求、拒絕。

Advertisements

在我們和他人特別是陌生人的交談中,很多時候都是以問答的形式開始的。但是,問問題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容易,如果稍不注意,氣氛可能可能會變得緊張壓抑。

關於發問的形式,蔡康永給的建議是最好選擇問答題。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他便越有力氣和你聊下去。例如,「你喜歡什麼樣的男生」比不上「你喜歡蔣勁夫這樣的男人嗎」?因為第一個問題雖然保守友善,但是需要對方做好歸納整理。如果對他沒有理清思路或者不想動腦筋的時候,可能回答「我還不知道」或者「也許吧」之類沒意思的答案。但像第二個這樣具體的問題卻不需要對方過多地思考,即便他的回答是否定的,我們也能很輕易地轉移到其他話題,「你看過《真正男子漢》嗎?蔣勁夫在裡面哦」。

Advertisements

另外,在發問的時候,我們要多詢問對方的情況。盡量減少說「我」的次數。人都想被了解,所以很多人習慣一張嘴就「我喜歡」、「我想」,但是這樣卻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就好像KTV里的「麥霸」,從頭到尾都是他一個人在唱歌,不給他人機會。其實這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如果我們想獲得他人的喜歡,先要讓自己被他人喜歡。因而,發問的時候盡量以「你」開頭。這會讓對方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談話的氣氛也會愉快狠多。

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但是你不知道別人在幫助我們的時候會遇到多少麻煩。所以,我們在請求幫助的時候,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既說明自己的要求,也承諾給對方帶來某方面的方便。例如,簡書紅人剽悍一隻貓一年要採訪50個牛人,如果對方接受了採訪,他便會給對方提供學英語或是演講方面的建議。

其實,尋求幫助實際上是一種價值的交換。他人應答我們的請求,我們同時也要給對方提供相應的價值。但是也不要因為害怕欠別人人情就把重要的事情擱置在一旁。在這點上,我很認同作者的一句話:不要害怕欠別人的人情,只要懂得還就好了。

此外,在找他人幫忙時,我們最好把事情拆解成很具體的小步驟,在給對方提出小小的請求,這樣可以降低被拒絕的風險。

最後,我想提及的是如何拒絕他人。拒絕是一門藝術。如果不懂拒絕,我們就有可能變成「濫好人」,支支吾吾地接受他人的所有請求。不僅讓別人的事情佔用了我們的時間,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拒絕他人,不一定要直截了當地說「不」。作者建議的方法是:拒絕的時候,盡量怪罪自己,把責任歸在自己頭上。換言之,我們告訴對方自己在處理這方面的事情上欠缺能力,最好可以說說自己曾經糟糕的經歷。例如,當朋友要敬你酒的時候,你可以說「不好意思,我真不能喝酒,一喝酒就會吐,上次我朋友身上就全都是我的嘔吐物。」當同事要拉你去和陌生人吃飯時,你可以說「我和陌生人吃飯會超級緊張,很放不開。去了一定會讓你們掃興的。」

這種方法雖然沒有說「不」直接,但是不會得罪他人,能讓雙方都有台階。反倒是太過直接地拒絕他人,不僅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我們下次找他幫忙的時候可能也會遭到拒絕。

其實,不論是發問、尋求幫助還是拒絕他人,都是一件我們用點心就可以不斷進步的事情。把話說好,最終獲益的人還是我們自己。你越會說話,別人越快樂,你也就能獲得更多人的喜歡,獲得更多的幫助。

以上只是書中的部分內容,想在說話方面有所改善的人都可以找時間來讀讀這本書。畢竟暢銷的經典書,也有它暢銷和經典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