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過年嗎?說匈奴人也過年你相信嗎?

提示:歷史上,匈奴人與漢族人雖然也有過不少戰爭,但對於彼此文化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匈奴人過年嗎?回答是當然過,只是不知道他們具體怎麼過。而這分明與匈奴是我華夏子孫有著密切的關係。


王昭君在匈奴

我們今天說的春節實際上是我們古代說的「元日」,據傳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元日在我們古代史籍里有很多記載。《漢書·文藝志》中說,漢每歲首為大朝受賀,百官賀正月,皇帝賜宴,大作樂。《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等等。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七言絕句《元日》,很容易把我們帶到了古人過年的盛況。像這種描寫古代春節的詩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都是中原人即是漢族或者華夏族人過年的盛況,那麼,我國古代首個統一了北方草原的少數民族匈奴過年嗎?

Advertisements

草原民族匈奴

因為匈奴給我們留下的資料太少,所以這個問題不好直接回答,但是通過現有的資料來分析,匈奴人也一定是過年的,至於他們把過年叫什麼,已經很難說清楚了。

史料記載,匈奴人崇拜太陽、月亮和其他天體,向天、地、鬼神和自己的祖先獻祭。單于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史記》中說,「單于朝出營,拜日之始生,夕拜月。」每年五月,匈奴貴族聚集在單于廷,祭拜祖先、天、地和鬼神。他們一年三次會集在月神廟,於正月、五月、九月的狗日獻祭天神。

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匈奴人一年中的這三次集會,肯定有一次是他們的年。

漢族人過年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多國學者共同編寫的著作《中亞文明史》第二卷記述,匈奴人用12種動物的循環標記來計算時間,其中的「狗日」和「蛇日」被認為是吉利的祭拜日。這種12循環的計時法源自印度或巴比倫,經由索格底亞那傳入匈奴,它在匈奴生活的年代里始終對他們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Advertisements

其實,這種12循環的計時法與我國古代華夏族或者漢族人的記時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一致的。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刻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這十二時辰與現今計時法的關係是:子時:23點至1點;丑時:1點至3點;寅時:3點至5點……以下依此類推,亥時是現時的21點至23點。而一年中是有十二月的,也各有各的說法。

在這裡,匈奴人的計時方法至少和我們是一樣的,都是以12循環的。

滿族人過年

需要說明的是,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上也曾有過歲首不在正月的做法。秦始皇統一天下后,書同文、車同軌,在曆法上也進行了統一。秦以顓頊歷為基礎,把每年十月視為歲首,這就是每年的十月初一是「元日」,但一年還是有十二個月,不過是「歲首」不一樣了,先十月,后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一直到九月結束,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如此循環往複。

漢初延用了秦之曆法,直到漢武帝時,太史令的司馬遷才向漢武帝提議,修改曆法,原因是《顓頊歷》有一定的誤差。漢武帝同意修改,隨後便有了「以正月為歲首」的曆法。這一年是太初元年,即前104。從此,便有了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就是中國傳統年。

歷史上,匈奴人與漢族人雖然也有過不少戰爭,但對於彼此文化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比方說,今天的學者們研究認為匈奴人可能有自己的文字,但他們寫給漢朝的文書用的是漢字這一點誰也沒有懷疑過。有人甚至認為,匈奴語就是古漢語的一種,是「漢藏語系」里從「上古漢語」里直接分化出去的。

蒙古族人過年

另外,補充說明一下,信仰薩滿教的匈奴人也是相信占卜的,其一些重大的決定會以薩滿、巫師及占卜者的預言為轉移。他們也用羊的肩胛骨預卜未來,將骨置於火中,以辨識上面顯現的線紋來卜測未來。漢族人的先民也是相信這個甲骨占卜預測的。而這分明與匈奴是我華夏子孫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以,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匈奴人正月的集會即是他們的年。而我們前面提到匈奴人以12種動物命名日子的做法,在我們漢族人的習俗里也有相近的東西。比方說,直到現在一些農村人仍然將正月初一到初十劃分為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穀日、果日和菜日,這裡面雖然有了些植物,但也有相近與類似的地方。(文/路生)

【本頭條號文章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中國年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