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鱗蛇鯖是什麼,一種吃了屁股出油的魚

如果說異鱗蛇鯖,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可是如果說油魚,那相信很多人都會談之色變,尤其是那些經歷過油魚折磨的人更加是恨之入骨,異鱗蛇鯖又被稱為油魚,目前經常被用來進行代替其他的魚類,比如說鱈魚,我們知道的是,鱈魚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魚類,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口感也非常的好,因此價格也是非常的昂貴,但由於異鱗蛇鯖由於外型和口感和異鱗蛇鯖比較類似,經常會被不法商家來使用,不過異鱗蛇鯖是不能食用的,如果食用的話,異鱗蛇鯖體內的油脂成分是無法消化的,只能再次排泄出來,並且從屁股裡面不斷的有油出來,本文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如何辨別異鱗蛇鯖。

異鱗蛇鯖

一、異鱗蛇鯖是什麼

名稱:油魚、棘鱗蛇鯖、異鱗蛇鯖

又名:圓雪(鱈)、仿雪(鱈)魚、白玉豚、牛油魚、泉水魚、薔薇帶、黑皮牛

Advertisements

分佈地帶:分佈於熱帶和溫帶海域,長江上游及岷江、西江中上游

體長:80至200厘米之間,

體重:最重記錄是63.5公斤

用途:提煉工業用潤滑劑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棘鱗蛇鯖是個很陌生的名字。吃了它為什麼會屁股「漏油」呢?公開資料顯示,油魚屬深海魚,油魚的重量中,有40%以上的蠟酯,由於蠟酯熔點高達1000℃,人體無法分解及吸收,腸道受刺激後會出現肚瀉現象,排出橙黃色的油酯。

歐美多個國家將油魚列入禁止食用名單,只作為工業潤滑劑使用。日本對油魚的態度最嚴格,將其列為「有毒魚」。但國內的一些不法商人為了高額利潤,用油魚來冒充鱈魚和大馬哈魚。

油魚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通稱。我經過資料比對,發現東北野生大魚坊出售的「大馬哈魚」和棘鱗蛇鯖幾乎一模一樣。棘鱗蛇鯖活躍於100至800米的深層海域,體長約80至200厘米之間,最重紀錄是63.5公斤。

Advertisements

油魚一次食用量不超過三兩一般沒事。但小朋友抵抗力較弱,媽媽們更要注意。

二、異鱗蛇鯖對比其他魚類

1、異鱗蛇鯖vs鱈魚

鱈魚,通常指大西洋鱈魚、格林蘭鱈魚和太平洋鱈魚,它們長著大頭大嘴胖肚子,體長可達一米多,鱗片鋒利,下巴上的一根鬍鬚是它們最明顯的標誌,屬於魚類中的鱈形目-鱈科-鱈屬。只有這三種,才能稱得上純正的鱈魚。

目前,鱈魚數量銳減,眼看就要成為瀕危物種,因而很多不法商販就利用消費者對鱈魚的不了解,利用油魚冒充鱈魚進行銷售,不僅價格有別,在營養價值上也相差許多。

2、異鱗蛇鯖vs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的體形如紡錘,口大嘴長,腹部呈銀白色,大馬哈魚素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著稱於世,價格在每斤40元左右。大馬哈魚的魚籽也是著名的水產品,比魚肉更有營養價值,7粒大馬哈魚籽的營養就相當於一個雞蛋,極受歐美各國大眾的歡迎。

原本想嘗個鮮,卻不成想成了一大患,吃了「東北大馬哈魚」后卻開始「漏油」。大馬哈魚的體型和油魚很像,但肉質顏色與油魚相比更顯粉嫩。

3、異鱗蛇鯖vs白金槍魚

白金槍魚指長鰭金槍魚,外形呈魚雷狀,皮膚光滑,魚鰭流線型,肉色偏粉。體背藍黑、腹部白色是它最明顯的特徵,通常長鰭鮪身體長40至100厘米。因不含有鐵質,所以其魚肉呈粉白色,味道細膩。

但現在很多商家公然將油魚作為白金槍魚,在日料店作為刺身提供。油魚在日料界甚至被稱作「超級白金槍魚」,大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覺,正是因為其肉質更香滑。知道為什麼白金槍魚一份只有寥寥幾片了吧。

三、異鱗蛇鯖如何辨別

異鱗蛇鯖的形態特徵有圓唇魚體略長,前部圓,後部側扁;體長約20餘厘米;頭的背部成弧形;體上部為黑色或青黑色,腹麵灰白色,各鰭微黑,體側鱗絕大部分有黑色邊緣,從鰓孔之後至胸鰭前,黑色的斑塊較粗而聯成一大形黑斑。

四、異鱗蛇鯖有毒嗎

一般來說,可能仿冒鱈魚(實際上是裸蓋魚)是兩種叫做蛇鯖的魚——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之所以說異鱗蛇鯖很「油」,是因為它們體內肌肉和骨骼含有近20%的油脂,其中又以一種被稱作蠟酯的物質為多。人卻不能消化這種物質,只好原樣把它再排出來——潤腸通便的纖維素就是這樣的。而這種蠟酯不但不能被消化,還是油質的。

所以如果一次攝入過多的話,就有可能會引起腹瀉。除了腹瀉,它還可能造成腹痛、噁心和嘔吐,這些癥狀都是一次性的,不會對你造成除了尊嚴之外的永久性傷害。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蛇鯖蠟酯敏感,有的人就吃了沒事兒。

這二種魚的賣相、口感乃至營養都不錯,經檢驗還是一種汞含量很低的魚類,而且便宜。但就是因為可以讓人大出洋相,因此,有的國家,比如日本和義大利,就明令禁止這兩種魚的進口;

另一些國家,比如包括台灣地區在內的我國,以及大部分東南亞國家,不限制這種魚的貿易和食用。還有的國家,比如美國,曾經禁止過這種魚的進口(1990年),而後又解除了貿易限制。其主流做法是允許食用,但必須經過包裝;

包裝的標籤上必須詳細列出其商品名和學名,不得與其他魚類混淆;還要在包裝上提示食用的風險和後果,並給出食用建議(通常建議首次食用量不超過6盎司,也就是大約三兩)。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瑞典、丹麥和我國香港地區都是這樣做的。

五、異鱗蛇鯖讓屁股出油

異鱗蛇鯖內含的蠟酯,雖然並非有毒,但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故部份人進食后,會導致腹瀉、腸胃痙攣等不適,油份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人食用后,腸胃功能好的人不會有不良反應,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特別是兒童就會出現排油性腹瀉。患者進食后,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癥狀,大多於兩天內痊癒。在中藥里,油魚是一種瀉藥,在《本草綱目》里有所記載。油魚蠟酯高脂溶點高,到體內不易被溶解吸收,會導致不同程度腹瀉。

六、異鱗蛇鯖冒充鱈魚

銀鱈魚是冷水深海魚,肉質細嫩,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原產於從北歐至加拿大及美國東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在歐洲被稱為「餐桌上的營養師」,一般捕撈個體的體重可達11.5公斤,最大的可達1.8米長,91公斤重。目前鱈魚主要出產國是加拿大、冰島、挪威及俄羅斯,日本產地主要在北海道。

鱈魚已被列入瀕危魚種,撈捕量被嚴格限制。銀鱈魚肉質細嫩,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在歐洲被譽為「海中黃金」。真正的銀鱈魚看上去鱗片小,身上有小小的銀色圓點,肉色較淺。但是由於異鱗蛇鯖由於在外觀預計口感上和鱈魚比較相似,使得很多商家會使用異鱗蛇鯖去冒充鱈魚來進行銷售。

七、真正的鱈魚

雖然各種鱈魚名稱已經到了爛大街的程度,但是嚴格說來,只有鱈形目鱈科鱈屬的魚類才是真正的鱈魚,因此在中文市場名字叫做真鱈,目前包括4個種類。

1、明太魚

明太魚別稱黃線狹鱈、阿拉斯加鱈魚。明太魚原本屬於狹鱈屬,但經過研究發現明太魚在基因上和鱈科鱈屬親緣關係更近,因此明太魚已於2015年被正式更改為鱈科鱈屬,由此搖身一變稱為真鱈。

喜歡吃韓國料理的人對明太魚肯定不會陌生,據說一個朝鮮族主婦可以用明太魚變換出近50種菜式。明太魚是目前全球商業捕撈規模第二大的魚類,KFC和麥當勞的鱈魚產品都是用的這種魚。歡迎加入廚影高級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除此之外,我們最熟悉的蟹肉棒其實也是用明太魚的碎肉做的,當然紅色部分是用色素染上去的。

2、格陵蘭鱈魚

格陵蘭鱈魚,學名:Gadusogac,格陵蘭鱈魚分佈範圍極小,僅在格陵蘭周邊海域被發現過,而且產量極為有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在市場上鮮少看到它的身影。

3、太平洋鱈魚

太平洋鱈魚學名Gadusmacrocephalus,又被稱為大頭魚,大頭腥。太平洋鱈魚的外形看上去與大西洋鱈魚很相似,但個頭普遍比大西洋鱈魚小。由於肉質粗糙、味道更是清淡,因此太平洋沿岸的國家普遍不太喜歡食用這種魚。歡迎加入廚影高級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

在我國的黃渤海也是太平洋鱈魚的產地,不算是太高檔的魚類,市場價格一般在十幾元一斤。所以說以價格來區分真假鱈魚是不科學的,太平洋鱈魚這種真鱈比很多假鱈魚的價格還要便宜。

4、大西洋鱈魚

大西洋鱈魚,學名:Gadusmorhua,這是最早被開發、也最為人們認可的鱈魚。這種魚主要分佈在北大西洋水域,由於外表過於平凡,也不好鬥而被歐洲人戲稱為"無聊的魚"。不過,由於大西洋鱈魚的肉質細嫩、肉味清淡,即使是不擅長烹調的英國人也能簡單的操作製成炸鱈魚這樣的「美食」。

而且大西洋鱈魚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人們發現它幾乎不需要腌制或者烹調,只要簡單的風乾就能長時間保存,因此成為歐洲海洋文明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之一。

八、鱈魚如何辨別

1、品口感:兩者的口感也有差別,真正的銀鱈魚肉色較淺、口感甜滑、入口即化,有獨特的清香和鮮味,食用口感甜滑。而油魚肉質較硬、肉色比較暗淡,用油煎熟後有肉香味,吃起來十分的油膩,煮熟后肉質很粗,口感較差。

2、看價格:市場上10多元一斤的鱈魚片都不可能是真正的鱈魚;正宗的銀鱈魚一般都在100元一斤以上。

看魚的橫切面:一般銀鱈魚切片后都能看出其肉身肥厚,且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如果切片狹長那多數是假貨。

3、解凍魚塊分辨(看肉纖維、看顏色):結冰塊的水鱈魚塊與真的銀鱈魚塊在外形上相差不大不容易區別,實際的操作是把魚塊解凍后看肉纖維、看顏色:一般來說,「水鱈魚」肉纖維粗糙、肉色較暗淡,水分大,化凍后肉質鬆弛;而銀鱈魚肉質細膩,肉纖維細小緊緻、肉色較白。

4、看魚骨:真正的銀鱈「魚口感既油膩又滑嫩。」,雖然銀鱈魚的烹飪方法有很多,但正規做法中多數要將銀鱈魚中的骨頭去除,所以,一般端上餐桌的銀鱈魚是可以全部吞下肚的。反言之,如果保留骨頭,那這道銀鱈魚多數存貓膩。

5、看鱗片:鱈魚的表面很光滑,而蛇鯖科的魚類(油魚)表皮粗糙,皮外部分的鱗片呈刺狀。也有商家會在出售前,把鱗片去掉。

九、各國對異鱗蛇鯖的態度

1、中國香港:建議所有入口商都應將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俗名定為「蠟油魚」和「oilfish」,同時不可使用「鱈魚」等其他俗名,以供業界和消費者分辨。

2、歐盟:出售蛇鯖科魚製品時,須以包裝形式出售;必須加上適當標籤,提供有關烹調方法的資料;必須標示有關魚類可造成腸胃不適的風險;標籤必須附有學名及俗名。

3、加拿大:建議不要大量食用;採用能去掉部分油魚的方法調製,減少潛在風險。

4、美國:曾於上世紀90年代禁運該魚,現已經解禁,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仍然反對進口和州際交易油魚。

5、日本:厚生勞動省列油魚為「有毒魚」,禁止入口。

6、英國:英國食品標準局於2001年及2003年發出警告,指示食物供應商,勿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

7、義大利:官方列為禁止入口魚種。

8、澳大利亞:公告為不建議食用魚類。

9、新加坡:政府要求業界必須正確標示兩種魚類,並建議採用烤的方法,減少當中的油分。

10、我國並沒有對油魚這樣魚類有禁止或者限制食用的規定,只對河豚等極少數魚類下了限令。

總結:對於異鱗蛇鯖的存在,目前所有的國家對於這種魚都是拒絕的,雖然說異鱗蛇鯖食用之後不會出現人體傷害,但是由於其不可消化的特性,使得異鱗蛇鯖被列為了禁售魚類。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