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華爾街最大交易商

本刊記者 石偉/文

2008年,一場因次貸危機而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了世界上幾乎每個主要國家的資本市場。在這場肇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中,華爾街可謂首當其衝,曾經執牛耳的花旗集團股價在2009年3月5日一度跌至0.97美元,不幸地淪為「仙股」,而美聯銀行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等商業銀行甚至淪為被兼并的對象,就連貝爾斯登和美林等曾經叱吒風雲的投資銀行也倒閉了。

然而,摩根大通不但沒有倒下去,反而在2009年榮升華爾街第一大交易商的寶座,而且以極低的價格兼并了美聯銀行和華盛頓互惠銀行,成為金融危機的最大受益者。

根據Wind資訊,摩根大通的業務可以分為六大塊,即投資銀行、零售金融服務、銀行卡服務、商業銀行、財產及證券服務,以及資產管理。其中,投資銀行部門提供各種投資銀行產品和服務,包括企業戰略和框架、股票和債券融資、風險管理、現金證券和衍生金融工具、做市等方面的諮詢服務和研究,服務對象包括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和機構投資者;零售金融服務部門提供區域性銀行服務和汽車金融服務,包括支票和存款賬戶、抵押貸款、房屋凈值貸款和企業貸款,以及通過分支銀行、自動櫃員機、網上銀行和電話銀行進行投資等。

Advertisements

2009年,摩根大通實現營業收入684.19億美元,同比增長47.86%;實現凈利潤117.28億美元,同比增幅更是高達109.24%。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幅都是摩根大通現任傳奇式董事長傑米·戴蒙自2006年上任以來最高的一年。

到了2015年,摩根大通的營業收入已經接近900億美元,而凈利潤也已經超過240億美元。

源遠流長 榮譽等身

摩根大通是JP摩根公司、大通銀行及富林明集團於2000年9月合併之後的產物,而JP摩根公司也稱為摩根銀行,正是美國歷史上著名財團摩根財團衣缽的主要繼承者。

摩根銀行是由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創建於1860年,1864年更名為達布尼·摩根公司,1871年更名為德雷克賽爾·摩根公司,1895年再次更名為JP摩根公司。

Advertisements

從成立伊始,JP摩根就參與了很多著名的收購案例,從而崛起為美國數一數二的大財團。

1929年,美國出現金融危機,史稱「大蕭條」,而在危機過後的大反思中,公眾認為大型銀行是危機的罪魁禍首,因此,為了消除和迎合公眾的負面情緒,美國國會於1933年制定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禁止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進行混業經營,摩根財團被分拆為專門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摩根士丹利和致力於商業銀行的摩根銀行,而摩根銀行繼承了摩根財團的大部分資產和業務。

大通銀行成立於1799年,也稱為大通曼哈頓銀行,1955年由大通銀行和曼哈頓銀行合併而成,它是大通曼哈頓集團旗下的主要企業,也是洛克菲勒財團的金融業務平台。

富林明集團由羅伯特·富林明於1873年創辦於英國蘇格蘭,其創始人剛開始只是一名黃麻針織產品的製造商,這種產品被廣泛用於美國內戰期間的沙袋製造。在美國內戰結束之後,羅伯特·富林明看到了統一后的美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因此,富林明集團在1873年成立之後隨即設立了一隻投資於美國新興股票和鐵路公司的債券「蘇格蘭美國投資信託」,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基金業鼻祖之一。在巔峰時期的1997年,富林明集團雇傭的員工超過8000人,在44個國家開展業務。

2000年,富林明集團以超過70億美元的價格首先賣身給大通曼哈頓銀行;同年的9月13日,摩根銀行宣布與大通曼哈頓銀行合併,成立摩根大通銀行。合併之前的1999年,大通銀行和摩根銀行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22億美元和89億美元。

成立之初,摩根大通銀行的總資產為6600億美元。然而,摩根大通銀行對外擴張的步伐並未就此停止。2004年,摩根大通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合併后新公司的資產總額達到1.12萬億美元,超過美洲銀行,僅次於排名第一的花旗集團的1.19萬億美元,而到了2015年年底,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35萬億美元,而花旗集團2015年年底的總資產為1.73萬億美元。

作為一個品牌,摩根大通贏得了各種讚譽,例如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的2006年世界500強中排名第72,在《巴倫周刊》2006年度的全球百大受尊重公司中排名第38,以及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500強公司中排名第31。

在2016年的《財富》全球500強公司排名中,摩根大通銀行排名第55位,較2015年提升6個名次。

截至2015年年底,摩根大通的第一大股東為貝萊德集團,持股6.38%,第二大股東為持股5.91%的先鋒集團。

傳奇領袖:傑米·戴蒙

傑米·戴蒙1956年3月出生於紐約,1982年獲得哈佛大學MBA學位後進入美國運通,職務是總裁助理,而美國運通的時任總裁正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桑迪·威爾,而二者在很長時間內都做到了共進退。

1985年,桑迪·威爾卸任美國運通總裁,傑米·戴蒙不離不棄,與其一起謀職於巴爾的摩商業信貸公司,此後經過一系列的兼并活動形成了旅行者集團;1998年4月,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銀行合併,桑迪·威爾與花旗原首席執行官約翰·里德一起成為花旗銀行的聯席首席執行官。

此後不久,由於傑米·戴蒙與約翰·里德過於親近,桑迪·威爾產生不滿,傑米·戴蒙被迫離開花旗集團,並前往芝加哥接管美國第一銀行,其當時是美國排名第六的中西部銀行,但面臨巨額虧損,1999年虧損超過5億美元。然而,戴蒙在2000年3月履職后,僅兩年時間就讓美國第一銀行扭虧為盈,並在2002年盈利33億美元。

2004年1月,摩根大通以58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一銀行,傑米·戴蒙就任摩根大通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並於2006年就任摩根大通董事長。

在華爾街,傑米·戴蒙的影響無處不在,他1998年11月1日從花旗集團辭職的消息公布后,第一個交易日花旗股價下跌5%,兩周內市值蒸發110億美元。

1999年12月6日,傑米·戴蒙和桑迪·威爾盡釋前嫌,第二天《金融時報》頭版刊登了三大新聞:美國創紀錄的財政赤字、俄羅斯內戰,第三條就是桑迪和戴蒙握手言和。

2000年3月,傑米·戴蒙成為美國第一銀行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消息宣布后的第一個交易日第一銀行股價上漲12%。

在傑米·戴蒙的帶領下,摩根大通的業績可圈可點。在金融危機期間,不但雷曼、美林和貝爾斯登等眾多投資銀行深受其害,就連美聯銀行和華盛頓互惠銀行都倒閉了,甚至花旗集團也一度淪為仙股。然而,橫跨商業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的摩根大通不但毫髮無損,反而不斷在做大。

2008年3月,摩根大通以15億美元的超低價格收購貝爾斯登,此時後者賬面資產高達4000億美元,股東權益110億美元。

2008年9月,摩根大通同樣以超低的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華盛頓互惠銀行,後者的分支機構多達2200個、支票賬戶1260萬個、抵押資產2400億美元、存款1600億美元。

2009年,摩根大通超越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為華爾街上最大的交易商,在承銷業務上的排名也從5年前的第5位躍升為第1位,並在全球範圍內為322起併購交易充當顧問,在全球前25大兼并交易中,有11宗交易的顧問是摩根大通,其參與的兼并交易金額佔全球收購兼并市場總額的24%,佔美國市場的35%,行業排名第3,而獲得的收購兼并顧問費及承銷費總額達到72億美元,連續4年位居行業第一。

從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摩根大通的單季凈利潤基本上都在50億美元以上,只有2014年第四季度例外,當季凈利潤為49.31億美元,距離50億美元僅一步之遙;最高的一個季度為2015年第三季度的68.04億美元。

不但有強勁的業績,傑米·戴蒙的個人評價在華爾街也屈指可數,他是世界500強公司中最年輕的總裁,《財富》雜誌的年度25位最具影響力商界領袖之一,曾經入選《名利場》雜誌「信息時代百名最有權人士」排行榜TOP 10。

但是,由於發展速度過快,摩根大通的一系列軟肋也暴露在世人面前。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披露,由於風險對沖方面的投資策略失敗,該行位於倫敦的風險管理部門「首席投資辦公室」在過去一個半月虧損20億美元,且損失金額未來可能再增10億美元;5月15日,美國司法部責成聯邦調查局介入展開犯罪調查,據悉,最後實際虧損金額為65億美元,這就是影響巨大的「倫敦鯨」事件。

2013年9月19日,美聯儲、美國貨幣監理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分別發表聲明,指控摩根大通對位於倫敦的首席投資部門缺乏監管和有效內部控制,導致交易出現巨額虧損,對該行做出總計9.2億美元的罰款。

由於「倫敦鯨」事件的直接影響,摩根大通在2013年第三季度出現了傑米·戴蒙自2006年就任董事長以來的唯一一次季度虧損,當季虧損3.8億美元。

運營人員: 盧立志 MZ01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