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越大越好嗎?得房率多少合適?

買了多大面積的房子,不一定就能住上多大面積的房子,得房率的高低一直是購房者心中的一道坎。它和購房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很多購房者把高得房率作為買房的重點考查內容,認為只有高得房率的房子才是性價比最高的,其實不然。那究竟多大的得房率才是合適的呢?


一、得房率並非越高越好

如果一套房子的得房率是100%,那這套房子肯定是沒有樓梯和走道的。這樣的房子如何住人?還會有人要嗎?所以,不能片面地看待所謂的高得房率,主要還得看公攤面積設計得是否科學合理。

得房率和公攤面積有著直接聯繫,與小區的相關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麼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也需要一個度。

Advertisements

得房率過高會導致業主的公用面積減少,這樣居住起來就會感覺擁擠、壓抑、不便。比如高層住宅為減少公攤面積而只設一部電梯,上下班高峰期人們就要長時間等電梯;比如為了提高得房率,將過道、走廊造得非常狹窄,業主搬家時搬運傢具、大家電等大宗物品就會很不方便;比如有些樓盤為了提高得房率,壓縮了消防通道的空間,這樣會對業主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等特殊情況,狹窄的通道會阻緩人流通過的速度,使人們無法迅速疏散。

有些開發商會通過其他方式提高得房率,在不額外增加公攤的程度上,從戶內設計方面盡量擴大使用面積,殺手鐧就是半封閉陽台和大飄窗。通常情況下,這部分贈送面積是不計入得房率的。但是在購房時業主還要諮詢清楚贈送面積是否計入得房率,以免在交房時因公攤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Advertisements

二、80%得房率最為合適

「得房率」指的是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

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俗說「公攤面積」);

得房率=(建築面積-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築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

各個小區的「得房率」有很大的差異,一般情況下,多層住宅的「得房率」在85~90%之間,小高層住宅的「得房率」在80~85%,高層的「得房率」相對較低,一般在75~80%,酒店式公寓則會更低。

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一般多層的建築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築物得房率為72%,而辦公樓為55%。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