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六)葵丘之會

(春秋亂世中,齊桓公與管仲九匡諸侯一統夭下的理想能實現嗎?公元前655年,齊桓公在首止舉行盟會,準備繼續實施他「尊王攘夷大一統」的計劃,然而,作為此項計劃的最大愛益者,周惠王卻跟齊桓公玩起了花樣,破壞了這場盟會。那麼,為了實現這個宏偉計劃,管仲再次為齊桓公提出了一系列成就霸業的宏偉思想,強大的齊國最終成功地召開了被載入歷史史冊的「葵丘之會」,齊桓公的霸業從此達到了榮耀的巔峰。那麼管仲扮演了什麼角色?那麼,一代霸主齊桓公在失去管仲之後又將邊來怎樣的命運結局呢?)

齊桓公組織諸侯在首止會盟,開始正常,宋、陳、鄭都來了。大家商量盟誓,可是,這時少了一個人,是鄭文公,他跑了。他的大臣們都在,只少了鄭文公,回國了。盟誓不參加。實際背後有人挑唆,正是周惠王。周惠王聽說這事,派周公宰(也叫周公、宰孔),去鄭國找來鄭文公,讓他乾脆別去會盟了。我讓楚國來保護你,跟齊桓公遠點吧。這話出自周惠王,鄭文公就盤算,聽不聽呢?這是最高領導人,可是齊桓公也不好惹,就去了,但是要盟誓了,就跑了。周惠王到底為什麼呢?這要從首止之盟說起。首止之盟,其中與周惠王有關係。周惠王娶了太太,生了兒子,是後來的周襄王,太太去世了,二任夫人生了兒子,就想奪權,在齊桓公在管仲是反對的。首止之盟就是請周惠王的太子,即後來的周襄王去。目的是確立他的身份。管仲就是想制止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的現象。周惠王就是喜歡小老婆,於是愛小兒子,忘了自己的身份。鄭國逃了,會也基本上無果而散。

(首止之會原本是齊桓心「尊王攘夷」大一統計劃的一個契機,然而由於周惠王的從中作梗,鄭文公的意外溜走而夭折,這讓齊桓公非常惱火,齊桓公清楚,要想避克諸侯之問的曠日持久的紛爭,建立穩定的社會局面,必須對這種不照顧大局的行為實施懲戒,那麼,齊桓公對鄭文公逃會怎麼處理呢?)

齊國就打鄭國新密,把它圍了起來,因為這是不合法建立的。古代建築得在農閑時節,鄭國沒按這個規矩來,齊就要打這個,不奏效,第二年又去打。楚就動手了。打許國。結果,許國投降了。引薦的是蔡國。蔡、許這種作為可能與周王有關係。這對齊的霸業是危險信號。周惠王搗亂敗事有餘。管仲就站出來了,要較內功,要凝聚人心。管仲向齊桓公提了,「招攜以禮,懷遠以德」。要把他們招過來,要懷柔,要有德行。齊桓公霸業的核心就是管仲提出的這個柔性的協調發展。兩次打擊后,鄭國覺得還是靠齊國好,於是,他開始回來了,又進行了寧母之會。

這次鄭文公沒有親自來,派太子去。會議過程中,太子華節外生枝,-悄-悄地與齊桓公說,我們有三大家族,一是泄氏二是孔氏三是子人氏,這三個家族老有想法,現在用兵馬乾掉他們,鄭國就變成了你們的內臣。齊桓公覺得行。管仲聽說后,制止,這是壞人。他做事,不講禮,兒子代表爸爸來會盟應該忠於爸爸的思想,有權變但是這實際是想早上台,他所說的三家是爸爸的基礎。幹掉他就上台了,這是奸人。齊桓公說,搞點內部政變,不好嗎?管仲說,這不是長久之道。協調諸侯用的是堂堂正正,相信奸臣,諸侯會離心離德。誰都怕落在自己頭上。這種手段,列國都會載在史冊上,子孫會看。寫進去,不丟人嗎?這事傳到鄭國,埋下了禍根,後來,太子被殺。齊國做事體面,鄭文公就主動要求會盟。跟著你fi'ln巴。鄭國的表現成了晴雨表,諸侯的心聚了起來。。

(齊桓公接納了管仲的政策,齊桓公的霸業再次呈現出勃勃生機,周邊的諸侯國紛紛依附強大的齊國,齊桓公的成信急劇上升。接下來齊桓公開始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諸侯國中制定一個統一的行為準則,如果大家都以此行事,戰亂頻發、民不聊生的亂世將會一去不返。那麼為了實現這個,齊桓公會怎麼做呢?管仲的冶國思想又怎麼體現呢?),

齊桓公的霸業在前65 1年的葵丘大會,和盤托出了管仲的思想。當年任用管仲的時候,管促就要他稱霸,葵丘之會正是托出了這種思想。這時周襄王上台了,周王沒有親自來,也是因為身份決定的,他派宰孔來的。盟誓,兩個多月,最熱烈的是宰孔向齊桓公賞賜胙肉。齊桓公年紀也不小了,得下台來接受賞賜。正下台時,宰周公說,停停,天子還有附加的命令,舅父年紀大了,可以多加一個爵位,不用下台來拜。齊桓公間管仲,管仲說,天下大亂正是因為君不君臣不臣,於是齊桓公還是下來,說,「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恐怕我會掉下去,燒死我。這樣做會給天子蒙羞,可以想象,其他諸侯看到的感覺,從精神上說,存邢救衛是高潮,現在堅持下拜也是另一個高潮。一絲不苟,諸侯們看了也高興,代表的是禮節。

這只是一個插曲,葵丘要公布的是諸侯的一些準則,讓諸侯們議論,然後登台盟誓,有古老民主的特點。這樣原始色彩的民主精神值得肯定。在這樣的日子要開始盟誓了,得殺牲口,把盟書放在上邊,喝牲血。這次改變一下,齊桓公和管仲讓大家相信,公布盟約,五條:一是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誅殺不孝敬父親的。不要輕易改變繼承人。不以妾為妻。這是坎。這一點實際上諸侯內亂之起因在。二是尊賢育才以彰有德。三要敬老慈幼無忘賓旅。四要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五無曲防,無遏教糴。無有封而不告。五條盟約,歸結為,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從此和氣過日子。這是要領。把整個的管仲的思想爭霸的最終目的拿出來,這是大一統。不是找個王出來,大一統是各諸侯不能完全只顧自己的利益,得有個世界準則。這是政治實權間處關係的準則。管仲是深謀遠慮的。孔夫子讚揚他,「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葵丘之會後,諸侯問會發生怎樣的變故呢?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

這幾條,多難哪。三四十年過去了,齊桓公的霸業基本形成了,但二人也都老了。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死了,霸業爭轉直下。之前也有間題。盟了后,列國關係並沒有見好轉。只是都謹慎著。楚國也好夷狄也好,開始鬧起來了。齊國力道就可以感覺得出來。葵丘后,他們像救火隊員一樣,忙得很,但是作用不大。這時沒有辦法了。

霸業解決不了間題。齊桓公帶著其他諸侯,去幫一個國家修城,結果到了晚上,有人喊齊國內亂了,諸侯軍隊散了。這年管仲不在了,齊國空蕩了。齊桓公去看管仲,君臣遇合四十一年,齊桓公間怎麼辦?管仲說,我得說,正經地行禮,只有一個間題,遠離四個人,一是易牙,這人不是好人,聽說你沒有吃過小孩,蒸了自己的小孩給你吃,這種愛是假的,危險。二是常之巫,善治病,你會放縱自己。三是豎刁,自己宮刑,危險。四是公子開方,在這兒工作十五年,身為魏國人都不回家看看父母,這種人父母都不愛,也是危險的。這些人得遠離。說完,管仲就死了。;-

(公元前645年,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離世,這位「春秋笫一相」輔桂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笫一任霸主,他富國強兵的隨革方案,尊王攘夷的大一統思想,成了那個諸侯紛爭時代少有的亮色。管仲的去世對君臣相伴四十餘年的齊桓公是的巨大的打擊,那麼,齊桓公將邊來怎麼的命運結局呢?)

打發四人走了,齊桓公日子不好過了,飯不好吃了,病治不好了,家裡亂了,朝廷里的事亂了。他懷疑管仲,請回來了四人,麻煩大了。齊桓公不是病死的,他好色,有三個正夫人,一個不生,六個如夫人,生的有,選一個吧,管仲選的是齊孝公,鄭姬所生。後來衛姬,讓齊桓公身邊的人吹風,五六個公子就爭位,齊桓公就慘了,控制在易牙豎刁的手裡,餓了他幾天,一個宮女送來晚餐,宮女把外邊的事告訴他,他說管仲當年矚咐沒聽,羞愧而死,屍體晾了六十七天,一代霸主這樣死了。新的霸主該出現了,是誰呢?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