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騙局,就在你身邊!別再中招了!

什麼是一元購

不管一元購還是一元奪寶還是一元雲購都是那麼個東西,噱頭無非就是1個人花費1元錢買到了價值5000元的一部手機;消費者用一塊錢投進去,中了就能獲得那商品,不中也就是損失一塊錢,一元購就是利用消費者這種心理;消費者有可能為了增加投中的概率而多頭,譬如一台5000元手機,表面上投一塊你會有五千分之一的概率中,假如你投上2500快,你就有一半幾率中上,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而實際上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盤點一下一元購的幾個黑幕

第一個黑幕:系統後台帶有指定中獎功能。操作是會員在前台註冊了,會產生一個ID號。

在後台發布這個產品,比如蘋果手機的時候,可以設置指定某個會員中獎,填寫他的ID即可。開獎后獎品就是他的。

第二個黑幕:系統帶有充值功能。可以沖積分就是沖錢。但是運營者可以自己給自己沖個幾萬幾百萬的。

然後配合自己的小號去買。那麼同一個商品6000的總價的。有3000個人參與了但是另外的3000是他自己的小號買的,你說你中獎的機會大還是他自己?

第三個黑幕:是和第二個結合的。系統後台自帶有幾百上千個小號。

所以你看到某個產品已經被人買了幾千元了,其實都是自己刷的,哥們,就等你那1元呢。

第四個黑幕:系統採用時時彩等什麼購買時間才計算中獎號碼的。

這裡面肯定是有文章。但是我知道的是淘寶有很多人在賣一元奪寶/一元雲購技巧。幫你搶,幫你中獎。比如蘋果手機7000,你只要出1400什麼的就可以拿到。現在還有人用QQ到處發這樣的信息。具體是怎麼操作的我們也不知道。

第五個黑幕:那些中獎分享。看到什麼1元中了寶馬、賓士了。

還錄製了視頻什麼的。哇看到好羨慕啊,好牛掰啊!親,這些都是可以自己搞的。

一元購合法嗎

只能說,目前一元購基本是合法,因為並沒有什麼法律命令禁止此類商業活動,即使個人認為這是變相的發行彩票,但這有點走法律漏洞的感覺

對於這種新型的網路購物方式,近來,有不少網友質疑其公正性。對此,廣東粵廣律師事務所解剛律師表示,一元雲購這種抽獎式銷售從產品標價至幸運用戶的產生都缺乏第三方監管,透明度低。「抽獎就應當公正,不透明的操作易引起用戶質疑。」

解律師表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雲購網站中部分商品的價格已經超過5000元,涉嫌違法銷售。

而是否存在變向非法集資或賭博,對此,廣州市工商部門某知情人士表示,從分析非法集資或賭博的構成要件看,目前這種行為並沒有很明顯的特徵。

彩票?賭博?騙局?還是非法集資?傻傻說不清!

奉勸各位這類幾乎騙局的遊戲還是不要再碰了,也奉勸神秘的有關部門能加強監管,不然必定禍害無窮!

如果一件商品需要5000個奪寶幣,而你是第3000個參與者,但你得到的號碼並不會是10003000,而有可能是10000213;系統永遠不會按順序給你號碼,也不會告訴你為什麼。你不服?去死。

如果你參與了10元專區的商品,買完你就會傻逼在當場——因為理論上你買了十個號碼,應該是連續的10個號碼,是一個連續的更有機會中獎的號段;但系統會固執地分給你10個誰都不認識誰的,天知道怎麼變出來的10個隨機號碼,你想破喉嚨也不會告訴你為毛的。

因為你不服可以去死。當然你可以不去死,因為還有更傻逼的人,傻逼逼的買100甚至200個號,然後發現,丫們完全不挨著。

揭秘你不知道的理財騙局,別再中招了!

究竟,是什麼人混進了金融圈?他們一個一個地衝擊著我們的底線,炒黃金、炒外匯、P2P、原始股、貴金屬、原油、比特幣、藝術品投資....這些承諾高息的產品和理財神話顛覆了我們的「三觀」。今天,就來支你幾招,這些,都是近年來金融理財的「騙子集中區」,識別野雞機構和金融騙局,so easy!

所有人都想搞金融

滿大街的小貸、投資

我們以互聯網金融最具代表的P2P為例,2012年只有110家,2013年只有523家,2014年達到1575家,2015年飆升到3859家,今天則已接近4000家!4年間,平均每天成立近3家平台。而且這只是公開的數字!

他們都是來解決金融問題的嗎?顯然不是,大部分都是「互聯網+金融騙子」的模式,頻繁跑路!90%的平台要倒閉,這句話並沒有危言聳聽,因為至少90%的平台都不是真正的P2P。他們只是把老式的集資詐騙搬到了網上,開了一個賭場!

浮躁的不止是一些「平民」,還有更多所謂的大企業,一個做外賣的連牌照都沒拿到就急著進軍金融、一個搞地產剛剛高調進軍金融,第二天就被曝光涉嫌自融,這些都是「有趣」的現象。

所有人拚命地追逐虛擬經濟,都想賺快錢,都想玩快錢,都想空手套白狼。實體經濟下行,鋼企大面積虧損、沃爾瑪關店、長虹一年巨虧20億、兩桶油日虧超4億、就連銀行和移動聯通等巨無霸也覺得日子難熬!

然而我們的理財公司,動不動就15%、18%利息,錢從哪兒來?

我們只知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卻不知創業成功率不足1%,創新成功更是連0.00001%都不到!太多人急功近利,人人都想當老闆,把創業當做了投機、把金融做成了賭場、把互聯網搞成了詐騙!

有這麼一群人,叫「理財顧問」

他們,租用著城市CBD中最為豪華的寫字樓,西裝革履,營造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景象。

他們,製造了不可思議的理財「神話」,一系列嚇人高收益的金融產品粉墨登場,彷彿「天上掉餡餅,並且正好砸到了你的頭上」。

他們,巧舌如簧,能讓你乖乖自掏腰包,殊不知,打著財富管理公司旗號的外表光鮮的背後是一場虛無,是遍地的「野雞金融機構」……

互聯網金融及普惠金融的興起成為一顆點燃了老百姓投資理財萌芽的火種,於是,小白,中產,甚至家裡老人們都開始將存在銀行的錢挪進了各種理財平台里,燃鵝!謊言再好聽,終究還是謊言。

騙局的共性

各種各樣的「騙局」雖然五花八門,千變萬化,但本質上都具有沿襲下來的共性特徵。

低風險、高回報的反投資規律

眾所周知,風險與回報成正比是投資的金規鐵律。騙子們往往以較高的回報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而從不強調投資的風險因素。

各類案件的回報率可能存在差異,有些高得離譜,如龐茲許諾的投資在45天之內都可以獲得50%的回報,有些則屬於穩健的超常回報,如前納斯達克主席麥道夫操作的騙局,每年向客戶保證回報只有約10%,但他非常強調「投資必賺,絕無虧損」。

但無論如何,騙子們總是力圖設計出遠高於市場平均回報的投資路徑,而絕不揭示或強調投資的風險因素。

拆東牆、補西牆的資金騰挪回補

由於根本無法實現承諾的投資回報,因此對於老客戶的投資回報,只能依靠新客戶的加入或其他融資安排來實現。這對「騙局」的資金流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因此,騙子們總是力圖擴大客戶的範圍,拓寬吸收資金的規模,以獲得資金騰挪回補的足夠空間。大多數騙子從不拒絕新增資金的加入,因為蛋糕做大了,不僅攫取的利益更為可觀,而且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大為降低,騙局持續的時間可大大延長。

投資訣竅的不可知和不可複製性

騙子們竭力渲染投資的神秘性,秘而不宣投資訣竅,努力塑造自己的「天才」或「專家」形象。實際上,由於缺乏真實投資和生產的支持,騙子們根本沒有可供仔細推敲的「生財之道」。

所以盡量保持投資的神秘性,宣揚投資的不可複製性是其避免外界質疑的有效招術之一。當年《波士頓環球時報》的記者曾經撰文揭露龐茲的騙局,卻被龐茲以「不懂金融投資」為由加以批駁。

投資的反周期性

「騙局」的投資項目似乎永遠不受投資周期的影響,無論是與生產相關的實業投資,還是與市場行情相關的金融投資,投資項目似乎總是穩賺不賠。

比如,萬畝大造林計劃彷彿從不受氣候、環境、地理因素的影響,麥道夫在華爾街的對沖基金也能在二十年中數次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這些投資項目總是呈現出違反投資周期的反規律特徵。

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不少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人們對金錢的慾望,製造出一大批金融騙局,讓不少人血本無歸。

玩投資,還得擦亮你的眼睛喲,免得被坑得不要不要的。

網貸圈微信號:wangdaiquanzi(←長按複製),關注后每日接收網貸跟理財最新動態,歡迎關注,謝謝!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