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根型頸椎病循證針灸處方

近期會整理分享一些循證針灸處方供大家參考,今天分享的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循證針灸基礎方。歡迎閱讀,收藏並轉發,文末有福利,不要錯過!


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中醫 「痹證」、 「頸肩痛」、 「骨痹」等範疇。

按中醫理論來講,神經根型頸椎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與兩方面有關:

  • 一是由於慢性勞損,感受風寒濕邪,局部寒凝經絡,導致頸肩手臂疼痛、麻木為主;

  • 二是由於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筋脈失養,經脈不暢而發病,二者可相互轉化,互為因果,但本病多屬本虛標實之證較多。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雲: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諸暴強直,皆屬於風」直接闡明了本病的病機關鍵所在為風濕痹阻、氣滯血瘀。

結合臨床文獻研究統計學得出結論:

Advertisements

  • 臨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取穴以脊諸穴、風池穴、外關穴、曲池穴、合谷穴運用最多,五穴累積使用頻率達63.95%。因其臨床表現以頸肩手臂疼痛、麻木為主,故以局部及近端取穴為要。

夾脊穴位於脊柱兩側,與督脈、足太陽膀胱經鄰近,又與督脈之別關係密切,《靈樞·經脈》:「督脈之別,名日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可知夾脊穴與多經經氣相通。皮下為頸、胸或腰神經后支,伴行血管穿過骨纖維孔及骶棘肌,其深層次更於肋間動脈、腰動脈相系。經研究表明針刺夾脊穴區,可有效刺激穴區內血管神經富集的結締組織,從而達到改善椎動脈供血狀況。

夾脊

而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交會之處,維繫一身諸陽經經脈,位於項后,走皮下經寰椎橫突孔后膜穿過椎動脈旁,取穴便可調節上半身之陰陽,暢達氣血經脈,通調一身上下之精氣輸注。有研究表明,針刺風池穴還可刺激交感、副交感、迷走神經引起腦血管的收縮和舒張,使得椎—基底動脈供血情況發生改變。

Advertisements

風池

外關穴隸屬於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亦通於陽維脈為八脈之會,刺之可疏經通絡,調達氣機,暢上中下三焦之經氣,達到通則不痛之效。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合穴,主逆氣而瀉,大腸經為手三陽經之中多氣多血之經,曲池亦是大腸經經氣最強盛之處,取此穴刺之,可使局部溫度明顯升高,血流速明顯加快,故有行氣活血的療效。

外關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鎮痛之主穴,經脈病之常用穴,素有「面口合谷收」之能。曲池與合谷同為手陽明大腸經腧穴,臨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取穴歸經以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經外奇穴為主,其累積使用頻率高達56.11%。

合谷穴

曲池穴

手三陽經中屬大小腸二經所佔氣血份數最多,循二經走行之皮下深層組織,可見尺神經和前臂內側皮神經圍繞二經密集交叉分布,大小腸二經與心肺經互為表裡,其流注方向同為向心,《靈樞·終始》曰:「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當手太陰陽明二經得手少陰太陽二經相助為伍后,強強聯合,通上啟下,運周身之氣血,再配其經外奇穴,可使頸肩臂局部之氣血,升降自如,開合有節,榮虛開滯,便見局部痛、麻等癥狀自止。

綜上所見,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以疏通手三陽經經絡,調節上半身氣血,刺激局部神經或血管,緩解頸肩臂疼痛、麻木,進而達到促進治療的功能


友情提示:文中引用醫案、方劑素材來源於「中醫智庫」APP,希望獲得更多名家醫案,方解,請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智庫」下載。

俞穴美圖來自於「神黃中醫百科」歡迎查找使用!做中醫人好用的百科!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