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講述:靜坐、氣脈和奇經八脈的境界

依照以上所講,「靜坐」與「氣」,好像根本是沒關係似的。這又不然,在中國文化中,「靜坐」只是一種統稱的名詞,例如佛家的「禪定」、「止觀」、「思維修」,以及「瑜伽術」、「催眠術」,乃至道家的「胎息」、「凝神」等等,凡是攝動歸靜的姿態和作用,統統叫它為「靜坐」。

不管用什麼方法來修習「靜坐」,它總是靠我們這個身、心的作用。所謂方法上不同的差別,也只是心理造作意識的感受不同而已。至於這個身體發生的作用,都是一樣的。譬如一株松樹,可以用人工把它培養成各式各樣的形態,但是它本身的生命組織,由種籽開始萌芽,漸次抽條挺干,漸次分枝布葉,並無不同。

Advertisements

因此,只要肯下工夫練習「靜坐」,到了相當時間的火候,生理的「氣機」,自然而然就會發生變化。不過,這種變化的現象,都因人而異,各有不同的現象與程序,例如年齡老少的不同、男女性別的不同、身體強弱的不同、有病無病的不同。再由此許多異同的差別,引起各人感受的不同,因此而產生許多心理不同的想象,最後,仍然還離不開「存想」的作用,如果稍已涉獵過道書和丹經,對於奇經八脈、大周天、小周天、坎離、鉛汞、龍虎、陰陽等許多術語,存有想象中的幻覺,那麼當「氣機」發動的時候,它便自然而然與這些觀念,配合成為一種新奇的感受,而造成種種的境界了。

無論從那一種靜坐的方法入手都離不開身(生理〕、心(心理)的相互關係,而且在靜坐的過程中,無論重視氣機或不管氣機的作用,氣脈的變化,必然循著固定的法則而引起感受。這個原理的大要已經在過去連續的敘述中有過說明,現在只從氣機在靜坐中所引發氣脈變化的情況,再作較為詳細的解說。當然現在所講的靜坐,同時包括佛、道兩家,以及其他各種方法的內容和作用,並非只是單指某一種靜坐的方法而言。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