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吞咽障礙知識點匯總

概述

吞咽的發生機制 正常的吞咽動作分為口腔、咽、食管3個時相。

1隨意期或口腔期:

將食物變成食團,即是口腔磨碎的食物往咽喉送的過程。該動作要求嘴唇緊閉的功能良好,舌頭可自主地往各個方向移動,舌上的食物被主動送至口腔後部,舌將食物壓入咽部。這期是整個吞咽過程中唯一可以經由意識控制的,而且持續時間可長可短。

2咽期:

即食物經咽喉進入食管的過程。食物刺激了咽部的吞咽受體,所產生的衝動傳入腦幹的吞咽中樞,此中樞即抑制吞咽時的呼吸,並激發一系列協調的過程:防止食物反流入鼻腔。吞咽反射包括了4個最主要的動作:①軟齶往上往後頂,避免鼻腔逆流;②氣道關閉;③咽縮肌收縮推動食團往下;④環咽肌舒張以打開進入食管。誤咽是由於吞咽動作無力,食物吞咽不完全,殘留於咽部的食物於呼吸時進入氣管,或者由於吞咽反射動作失調,氣管閉鎖不全所致。

Advertisements

3食管期:

即食管的輸送過程。吞咽反射結束后,食團因重力及食管蠕動而順食管往下推送到胃部。正常情況下通過長達25cm的整個食管約需7-10秒。下食管擴約肌鬆弛使食物進入胃中。

吞咽障礙的概念

1定義:

吞咽困難是食物從口腔運送到胃的過程出現障礙的一種表現。由口腔、咽喉、食管疾患引起。有相關器官解剖結構異常改變的,為器質性吞咽障礙;而由中樞神經系統或周圍神經系統損傷、肌病等引起運動功能異常,而無器官解剖結構改變的吞咽障礙,為功能性吞咽障礙。腦卒中後患者發生吞咽困難、妨礙進食,可能導致患者體重下降及脫水,經常肺部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嚴重者不得不長期鼻飼,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肉體上特別是心理上的痛苦。長此以往會給患者重返社會帶來極大的不便。多數功能性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可逐漸恢復,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自行緩解,需要進行專門的康復訓練。

Advertisements

2 真假延髓性麻痹

(1) 假性延髓性麻痹性攝食:吞咽障礙:假性延髓性麻痹在攝食-吞咽準備期、口腔期障礙嚴重,咀嚼、食塊形成、食塊移送困難。但吞咽反射仍有一定程度的殘留,雖然移至咽部期后吞咽反射表現遲緩,然而一旦受到誘發,其後的吞咽運動會依次進行。這種時間差會引發誤咽。常併發高級腦功能障礙,其癥狀有:不知進食順序,重複相同動作,進食中說話使誤咽風險加大,容易忽略餐桌一側的食物,舌部和咬肌功能正常卻無法吞咽塞滿口內的食物。

(2) 真性延髓性麻痹性攝食:吞咽障礙:延髓性麻痹由損害腦幹部延髓吞咽中樞的病灶引起,攝食-吞咽障礙主要發生在咽部期,吞咽反射的誘發及其微弱甚至消失。在先行期、準備期,甚至口腔期沒有障礙或障礙輕微,往往誤咽情況突出。由於喉部抬高不夠,且食管入口處擴張狀況不好,環狀咽肌不夠鬆弛,導致食塊在咽部滯留,常發生吞咽后的誤咽。

3吞咽能力分級標準

(1) 重度:完全不能經口攝食

(2) 中度:一部分食物能經口攝食,但不能完全維持營養,需靜脈輔助營養

(3) 輕度:輕度吞咽困難,完全經口攝食

(4) 正常:具有正常攝食吞咽能力

吞咽困難的原因及癥狀

1原因

吞咽困難是指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可發生於不同部位的吞咽時咽下困難的感覺。口咽、神經、頸椎、食管等很多系統的疾病都可引起吞咽困難,其中以腦卒中引起的原發性動力障礙最為常見。因神經系統障礙而造成的吞咽困難包括:腦卒中、帕金森病、腦血管病、腦血管腫瘤、重症肌無力、其他神經肌肉或上消化道構造上的損傷。放射線治療後期,易引起黏膜發炎,喉部有灼熱感、且食管易狹窄,可造成吞咽困難。

2癥狀

(1) 進食或飲水后咳嗽:患者特別是飲水后嗆咳更明顯。這是因為患者腦卒中后,感覺功能減退,固體或流體食物較易刺激咽部的感覺器官,引起吞咽反射,從而引出吞咽動作。由於水或流體對咽部的刺激較輕,所以患者喝水后,特別容易嗆咳。

(2) 食物殘留口腔:當患者舌肌和軟齶部肌肉功能減退,不能將食物送人咽部,食物便會殘留在口腔內。

(3) 流涎:口部肌肉控制減弱,不能縮唇,舌肌運動減弱,不能將口水吞咽。

(4) 吸入性肺炎。

(5) 進食時咽食管括約肌不能鬆弛,食物停留於食管。

吞咽障礙可影響攝食及營養吸收,還可導致食物誤吸入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嚴重者危及生命。康復訓練是改善神經性吞咽障礙的必要措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