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慮藥物,副作用真的有那麼大嗎?

焦慮症是很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類型也比較多,包括廣泛性焦慮症、社交恐懼症、廣場恐懼症等等,一旦焦慮的程度達到臨床上焦慮症的診斷標準,藥物治療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但是有很多患者擔心抗焦慮的藥物有副作用而抗拒服藥,那麼這些副作用究竟有多大呢?恩恩醫生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抗焦慮藥物的副作用。

1.抗焦慮藥物都有哪些副作用?

目前常用的抗焦慮藥物主要是苯二氮卓類藥物,這類藥物的特點是作用強、起效快、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當然,也有副作用,常見副作用有睏倦、眩暈、乏力、嗜睡、便秘;大劑量服用藥物時可能出現震顫、視力模糊、興奮不安、失眠、皮疹等反應。

但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在於副作用是任何藥物都不能避免的,精神科的藥物並不比內科、外科、神經科的藥物的副作用更多,而且大多數副作用都在患者的耐受範圍內,所以患者不必太過擔心副作用的問題。

2.抗焦慮的藥物是不是都有依賴性,吃了就斷不了?

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很多患者吃藥2-3周之後發現癥狀緩解了,就把葯停了,結果很快癥狀又出現了,就認為這葯有依賴性,一停葯就不管用了。事實上這是因為沒有達到足夠的治療時間。藥物起效了並不代表就能停葯了,即使在焦慮癥狀完全緩解的情況下,也需要再維持治療一段時間,鞏固效果,這個時間一般需要三個月以上。

如果沒有達到足夠的治療療程就停葯,癥狀很容易複發,並不是因為藥物有依賴性。而且停葯也需要慢慢減量,不能直接斷葯,容易出現戒斷反應,戒斷反應的癥狀有時也會被患者誤認為是藥物的副作用。

3.如果出現了副作用該怎麼辦?

與其他精神科藥物相比,抗焦慮藥物的副作用相對較少,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考慮哪種藥物更合適。如果服藥期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副作用,請及時諮詢醫生是否在正常範圍內,大多數副作用都會在1-2周內消失。如果副作用兩周后仍然沒有消失,就需要諮詢醫生進行換藥。

記住,千萬不要因為出現副作用,就擅自停葯,停葯后一旦疾病複發,治療難度會大大增加,原本有效的藥物療效也會大打折扣。更不能因為害怕有副作用而不治療,焦慮症有其神經生理基礎,是大腦神經遞質的興奮與抑制出現了異常,靠自己是很難改變的,必須藉助藥物治療。

恩恩醫生希望大家能夠對抗焦慮藥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積極接受治療,早日擺脫焦慮症的痛苦。

得了焦慮症怎麼辦?大家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恩恩醫生APP,平台彙集近千名精神心理科專家,為您提供專業的一對一的服務。有任何精神、心理疾病問題,都可以進行免費諮詢,獲得專業解答。

關於焦慮症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