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心火、肺火、腎火等各器官的下火方法,太珍貴了

本文指導專家☞

羅大倫 CCTV中醫專家、原北京電視台《養生堂》節目主編

朱建貴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陳秀華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教授

張北平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消化內科主任

陳瑞芳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

劉鳳斌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消化病科主任醫師

孫偉 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

以下為正文☞

上火,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癥狀及體征,如面紅目赤、咽燥聲嘶、癤腫四起、紅腫熱痛、口腔糜爛、牙疼腫脹、煩躁失眠、鼻出血、舌紅苔黃、尿少便干、發熱出汗等。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朱建貴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朱建貴解釋說,中醫將內火分為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腎火幾種。各種器官的下火方法是有區別的。

火可分實火和虛火,實火指陽熱亢盛實熱證。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症見高熱,頭痛,目赤,渴喜冷飲,煩躁,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舌紅苔黃干或起芒刺,脈數實,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療上宜採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

一、心火

臨床表現

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癥狀分析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陳秀華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陳秀華教授說,中醫認為,心為陽臟,其性屬火,心火是溫暖全身的主要熱量內源。心為君主之官,主神志,心主血脈,是人體的主宰,開竅於舌。火熱之邪,侵犯人體,先傷於心,火熱攻心,極易導致心火亢盛,氣血逆亂,心神不寧等一系列病理變化,出現心煩、失眠健忘、口舌生瘡等癥狀。尤其是「陰虛火旺」的人,更易外感火熱,出現心煩意亂,急躁易怒,甚至神昏譫語等「火氣旺」的癥狀。

下火方法

「清心火」的關鍵在於慎起居、調情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對抗「火』時很重要的一點。早睡早起、飯後散步、定時就餐等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能有效預防心火過旺。陳秀華教授推薦了兩款食療葯膳方——

1.蓮子湯

食療法:

蓮子30克(保留蓮子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蓮子喝湯。

功效:清心瀉火。

2.鴨梨豆腐雞蛋湯

食療法:

鴨梨2至5個、豆腐1塊、雞蛋2個、鹽適量。鴨梨去皮、去心,並切成小塊或片。豆腐切成小塊,雞蛋打散成蛋液。將鴨梨、豆腐加入適量的水煮滾10分鐘后,加入蛋液待滾就可。

功效:滋陰清心。

二、肺火

肺火:主要表現為乾咳無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癥狀分析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陳瑞芳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陳瑞芳說,肺火一般在春季,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冬季進補的影響,有些人會吃羊肉、膏方等補益的食物和藥物,胃腸道消化不好了,容易在春天表現為肺熱;二是陰虛火旺的人群。肺熱癥狀為:容易喉嚨痛、咳嗽有黃痰,積熱多了,還容易引起風熱型感冒。肺熱人群在春季要以清熱的保健方式為主。

下火方法

陳瑞芳教授推薦了兩款食療方——

1、南北杏豬肺湯:南北杏各10g煮豬肺,有清肺化痰作用。

2、枇杷葉水:取枇杷葉煮水,當茶喝,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三、胃火

胃火:分胃實熱證和虛熱證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癥狀分析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消化病科主任醫師劉鳳斌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消化病科主任醫師劉鳳斌指出,胃熱(火)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膩的食物而成,或因心情抑鬱,郁而化火等導致胃熱證。

胃實熱證:大多表現為胃部疼痛或有灼熱感,伴有口臭或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大便乾結,心煩失眠,舌紅苔黃,脈滑數。

胃虛火證:表現為胃部不適,口乾口苦,口腔潰瘍,勞累后或熬夜后加重,口臭,大便干,口乾不想喝水,舌淡胖大稍嫩紅,脈細數等。

下火方法

胃實熱證,可以用金銀花、石膏、蘆根、虎杖、丹皮、梔子、大黃等瀉火清熱解毒的藥物,也可配合牛黃解毒片、三黃片等中成藥應急治療。煲湯時可加用崩大碗、蛇舌草、蒲公英、火炭母等輔助治療。

胃虛火證,要養陰清熱或益氣清熱,用生地、石膏、麥冬、太子參、沙參等藥物,煲湯時可用生地、麥冬、沙參、五爪龍等。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北平

此外,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北平推薦大家適量喝些蘿蔔汁及綠豆粥。胃火過盛的人,可在餐后酌情食用西瓜。平時可用蓮子、芡實、淮山等健脾補中,或用谷芽、麥芽、山楂等有消食開胃效用的食藥材煲湯,或做成蓮子羹、山楂餅等。

肝火

肝火:表現為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咽疼、脅肋疼痛、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癥狀分析

CCTV中醫專家、原北京電視台《養生堂》節目主編羅大倫

CCTV中醫專家、原北京電視台《養生堂》節目主編羅大倫解釋說,現代社會,情緒不佳的人太多了,人們忙於工作,各種壓力紛至沓來,因此肝氣不舒之人非常多,如何調整大家的情緒,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肝氣不舒常常有這些表現:口苦、咽干、咽喉異物感、眩暈、胃口不好、心煩、容易嘔逆、胸悶、肋骨脹痛、失眠多夢、敏感、四肢手腳冰冷等。

下火方法

羅大倫推薦了一個疏肝理氣的泡腳方:

柴胡6克、黃芩6克、法半夏6克、党參6克、炙甘草6克、茯苓30克、桂枝3克、煅龍骨30克、煅牡蠣30克、鬱金6克、遠志6克、香附6克、石菖蒲6克、丹皮6克、炒梔子6克、生薑3片,大棗兩枚掰開。

舌紅苔薄加生地六克,茯苓減為九克。

此方熬水四十分鐘,葯汁分成兩份,分別兌入溫水泡腳,早一份,晚上一份。每次泡二十分鐘,一天一副。

但是,羅大倫提醒,這個方子畢竟是藥方,所以不要連續幾個月地泡腳,在開這個方子的同時,他一般會提出更多的調理思路,比如:體育運動、旅遊、唱歌(這是羅大倫一直推薦的方式,唱快樂的歌曲,有助於調理情緒)、宗教信仰(宗教的智慧,確實會令人放下很多糾結,釋放內心的壓力。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

腎火

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癥狀分析

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孫偉

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孫偉認為,腎臟一般不言火旺,一般都是因虛而導致火旺,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相火旺動。

第一,腎中有水有火,二者保持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雙方都不卑不亢,水養著火,火溫著水,過著甜蜜幸福的生活。所以,凡是腎火旺了,我們就可以想象到,肯定是腎中的水少了,即腎陰不足。水少不能涵養火,才導致火的妄動。這種情況是腎陰虛而使腎陽相對的亢盛所引起,這種情況中醫叫做腎陰虛火旺。

第二,是由於腎陽不足,被陰寒逼出於外,虛陽外越,就需要溫養腎陽,也就是消陰回陽了。所以,治腎火,不是滋陰,就是養陽。

下火方法

孫偉教授說,腎火最適合服用的藥師六味地黃丸。用枸杞、麥冬泡水喝也可降腎火。

推薦兩款食療方——

1、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將赤小豆煮開,再下粳米共煮為粥,服時加少許紅糖,每日兩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效。

2、燈芯草柿餅湯:燈芯草6克,柿餅2個,水300毫升。將水煮剩100毫升,加白砂糖適量,溫服,柿餅可吃,每日兩次。此方有清降心火、清熱利尿之功效。。☯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北京晚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CCTV4「健康之路」欄目、羅大倫頻道、廣東省中醫院官方網站、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方微信,可同時關注我們的微信號「大醫論道」:這裡沒有謠言、沒有小道消息,只有權威專家講述的經過驗證的健康指南。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