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女兒茶

一、雲南的女兒茶:

在雲南茶區,勤勞的各族婦女自古至今都是茶葉生產勞作的主力軍,她們常常迎朝露、頂烈日、冒風雨、踏夕陽,早出晚歸,採茶制茶。茶葉融入了她們的情感,茶葉寄託了她們的希 望,她們採制的茶葉也常常被稱為「女兒茶」。

雲南採茶女

1、清代普洱貢茶之一:女兒茶

《紅樓夢》第63回中寫到:「寶玉忙笑道:『……今兒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頑一回子。 』林之孝家的又向襲人等說:『該燜些普洱茶喝。』襲人晴雯二人忙說:『燜了一茶缸女兒茶,已經喝過兩碗了。……』」

這裡提到的「女兒茶」其實就是一種普洱茶產品,是由雲南上貢滿清皇室的貢茶之一。

明清時期,雲南茶區以生產普洱緊壓茶為主,產品主要有團茶、餅茶等,其加工工藝為:大葉種茶樹鮮葉;鍋炒殺青;手工揉捻;晒乾、曬青毛茶;蒸軟;揉(壓)製成形;晾乾。

Advertisements

公元1659年(清順治16年),滿清平定雲南,普洱茶作為雲南特產之一開始上貢清皇室。公元1729年(清雍正7年),清朝廷設立普洱府,管轄今思茅、西雙版納等廣大地區,同 年 在府治寧洱縣(今普洱縣)設立普洱貢茶廠,以西雙版納的倚邦等六大茶山原料精製普洱貢茶,並在攸樂山(今景洪市基諾山鄉)設立攸樂同知(后改為思茅同知),負責監管普洱茶生產及進貢、運銷事宜。由於滿族是一個以肉食為主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滿族統治者更是山珍海味無所不及,難免引起消化不良。而普洱茶由於具有顯著的消食健脾作用而深得滿族統治者的喜愛,皇宮中飲普洱茶成為時尚。除了皇宮自用之外,普洱茶還大量賞賜給皇親國戚或有功之臣,擁有普洱茶成為滿清顯貴的一種標誌。

Advertisements

女兒茶作為普洱貢茶之一,在清代史籍中多有記述。其中,在阮福《普洱茶記》(公元1825年前後)中,對女兒茶等普洱貢茶的記述較真實、詳盡:「福又檢貢茶案冊,知每年進貢之茶,例於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支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去轉發採辦。……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又瓶盛芽茶、蕊茶, 匣盛茶膏,共八色。……大而圓者名緊團茶,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於雨 前得之,即四兩重團茶也。……」可見,普洱貢茶中的女兒茶是專指以春季優質原料加工而成的四兩重團茶。《紅樓夢》中賈寶玉喝的也應是這種小巧玲瓏的女兒茶。清末民初,四兩重團茶逐漸演變成「碗臼狀」沱茶,主產於大理州下關茶廠。至今,這種由普洱貢茶中的女兒茶演變而來的沱茶一直是下關茶廠的主要產品,且一直深受國內外普洱茶消費者的喜愛。

2、現代女兒茶

在雲南茶區,至今仍有不少被稱之為「女兒茶」、「女兒環」、「女兒綠」、「姑娘茶」的茶葉產品。

(1)勐海現代女兒茶

香港茶商稱之為「白針金蓮極品」,屬於普洱散茶類,其原料為當地傣族、哈尼族等民族婦女採制的優質曬青毛茶,經輕微渥堆后精製加工而成。成茶青栗色帶金色芽頭,有薄薄的白霜及淡淡的荷香。

(2)女兒環

又叫玉環茶、玉墜茶,屬於手工造型優質綠茶產品,其加工工藝為:大葉良種茶芽-鍋炒殺青-手工揉捻-手工造型-烘乾。女兒環主產於勐海、景洪、思茅、普洱、景谷等地,主要由各族婦女採制,其外形為一小圓圈,似女人的耳環,故得名。該茶造型優美、工藝精湛、選料考究、製作精細,且滋味甘醇、清香四溢、回味無窮。

(3)臨滄女兒綠

又叫姑娘茶、女兒茶,是雲南省臨滄地區名優綠茶中的佼佼者。傳說當地年輕女子經常上山採摘茶樹上等鮮葉,帶回家中加工成茶葉出售,以備婚嫁。由於此茶湯清明亮、香氣馥郁、形姿窈窕,為茶客所鍾愛,冠以姑娘茶之名,后又叫女兒茶。臨滄地區茶葉科技綜合開發試驗廠在挖掘總結前人茶葉採制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技,精心研製出「女兒綠」系列產品。該產品纖巧秀麗、披霜帶綠、嬌嫩可愛。湯色碧綠如玉、甘甜爽口,被譽為「滇中綠茶皇后」,1996年獲國家農業部優質產品博覽會銅獎。

(3)廣南姑娘茶

是一種竹筒茶,產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底圩鄉,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茶樹生長在底圩鄉雲霧繚繞的高山峽谷之中,每年陽春三月茶芽萌發之際,壯家少女們上 山採摘細嫩芽葉,回家精心揉制,並摻入少量糯米,裝入青竹筒內,壓緊后在火塘邊烘烤,待竹筒被烤得金黃時,剖開竹筒即成。少女們將這種竹筒茶珍藏於閨房之中,到「趕花街」 時才將其作為定情之物贈送給對山歌時愛上的壯家小夥子。這種由姑娘們自采自製,且主要作為定情物的竹筒茶,被稱為「姑娘茶」,一般客人只有在壯家兒女婚禮上才能品嘗到這種風味獨特、甘醇爽口、芳香襲人且茶香、竹香、糯米香三香合一的姑娘茶。

(4)金瓜貢茶(女兒茶)

普洱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茶中的絕品。港、澳、台茶界稱其為「普洱茶太上皇」。該茶生產始於清正七年(1729年), 選取西雙版納最好的女兒茶,以製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延。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據傳均由未婚少女採摘的一級芽茶。採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於少女懷中,積到一定數量,才取出放到竹簍里。這種芽茶,經過長期存放,會轉變成金黃色,故人頭貢茶亦稱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其製作時間已有200多年歷史,此品加工者為普洱貢茶廠,原料及初制出自西雙版納倚邦茶山。

二、泰山女兒茶

泰山女兒茶因相傳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禪時,當地官吏找來美麗少女採下泰山深處的珍貴茶葉,浸以泰山泉水,經體溫暖熱,供帝王品嘗而得名。

而今是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成果。經過幾代科學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泰山周圍培植繁育了上千畝優質茶園,成為我國茶葉家族中一束亮麗的奇葩。

泰山女兒茶具有許多獨特的價值。其一:由於茶園分佈於泰山周圍,屬中國最北的茶區,又因泰山水質優良、晝夜溫差大,且茶葉生產期長,茶樹自然品質形成好,香高味濃。其二:泰山女兒茶屬炒青綠茶,葉體肥厚,耐沖泡,湯色碧綠,有濃郁的泰山板栗的清香,且因加工管理精細嚴格,無任何有害殘留,實為難得的綠色飲品。其三:泰山女兒茶成品曲卷優美,沖泡時茶葉始終沉於杯底,葉色由黑變綠,舒展開來,彷彿一群美麗的少女翩翩起舞,給人以美的享受,引發無限詩情畫意。

紅樓夢第63回里,寫一個夜晚,林之孝家的等幾個管事女人提著燈籠查夜,查到怡紅院時,問迎出來的人:「寶二爺睡了沒有?」眾人回答:「不知道。」寶玉聽見了,急忙迎出來答道:「我還沒睡呢,媽媽進來歇歇。」等眾人進了門,寶玉又吩咐道:「襲人,倒茶來,」接著寶玉又說,「今天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一會。」林之孝家的說:「該悶些普洱茶喝。」晴雯忙說:「悶了一缸子女兒茶,已經喝過兩碗了,大娘也喝一碗,都是現成的。」

這段情節寫得非常細膩,查夜的查出幾個沒睡覺的,卻原來是為了伺候寶玉,讓寶玉喝女兒茶助消化,作者在文中沒有點明女兒茶產自哪裡,但是泰山上卻有這種植物,叫做青銅芽,民間叫女兒茶。

泰山上的青桐芽與其他灌木相比非常稀少,為忍冬科,屬耐陰植物,有驅瘟祛火、清熱解毒、健腦提神的功效。傳說,當年秦始皇滅六國后,派人到全國各地尋找長生藥,一個叫盧生的人在泰山上發現了這種能夠飲用的植物。明代萬曆進士、文學家李日華在其著作《紫桃軒雜綴》中記載:「泰山無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點飲,號女兒茶。」據說這是關於泰山女兒茶的最早記載,明代出版的泰山典籍《岱史》中,有了更加詳細的記載:「茶,薄產于山谷,山僧則有之,而城市則無之,山人采青銅芽飲,名女兒茶」。

過去泰山上除了山僧以外,還有許多散居的住戶,他們同樣以女兒茶為飲品。這些世代居住在泰山上的群落,飲女兒茶的方法有獨到之處,取泰山之泉,以松枝為柴燎開,水開后要稍沉一沉,待松枝完全燃盡后,把水沖入茶壺,隨著裊裊水煙四散,一壺散發著醇香味的女兒茶便沏好了,待茶水倒入碗時,立刻滿屋子泛香,山泉水與植物的青醇,加上燃燒松枝的輕微油煙味,形成了一種異常誘人的野趣味道,入口慢慢地品咂一下,直覺得滿嘴「沙口」味,一股飽含著大地之氣的青芽醇香味鑽入喉中,在浸入人身的過程中,彷彿飄入了疏朗虛靜,超然無我的境界,一切均化作水煙融入了其中。

近來,為了女兒茶來歷的名分,有了一些爭議,來源就是紅樓夢63回當中寫到的女兒茶,究竟是泰山上的女兒茶,還是雲南普洱茶中的女兒茶。有人認為,古代雲南普洱茶中也有叫女兒茶的,如清代張弘在《滇南新語·滇茶》中說:「滇茶有數種,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普茶珍品,則有毛尖、芽茶、女兒茶之號,女兒茶亦芽茶類,取於穀雨后,以一斤到十斤為一團,皆夷女採制,貨銀以積為奩資故名。」這個意思是說,普洱茶中的女兒茶,是廣大的女兒們采來賣掉為自己攢嫁妝錢,所以稱女兒茶。清代阮福專門研究普洱茶的文章《普洱茶說》其中有:「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圓茶也。」

事實上,不論紅樓夢人物中喝的女兒茶是哪裡的,都不會影響女兒茶的市場前景。如今,泰山女兒茶已經隨著現代旅遊的快速發展,憑藉泰山旅遊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被大面積地種植開發,成為一種大眾化的飲品了,經過了精心製作和包裝的女兒茶,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旅遊季節里,外地顧客來爬泰山,一般都捎帶著買一些回去品嘗。而雲南的普洱女兒茶,也來到了泰山腳下落戶,一個市場中,兩家的女兒茶競相爭艷,也算是一大景觀。

  • 關注聚祥茶業,了解更多的茶葉資訊,交流探討,諮詢,合作請加微信。

  • 微信公眾號:cha8060

  • 個人微信號:12326665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