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斷與直指(三)

頓斷與直指(三)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馬祖道一開示大珠慧海,也是頓斷與直指並用。慧海向馬祖求佛法。馬祖云:「我這裡一物亦無,求什麼佛法?」無論是誰,面對此話,定會猛然愣住。愣住之時,一念也無。一念也無,這個了了常明的,究竟是什麼?諸人還識得他么?妄想頓斷,此心不斷。慧海不會,馬祖向他指示道:「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么?」不要向外求,自家寶藏,在自家這裡。大珠依然不會,問曰:「哪個是慧海寶藏?」馬祖直指,云:「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向我問話的這個,是什麼?唯此一心,是萬法之源。唯此一心,是諸佛之母。唯此一心,是汝自家寶藏。慧海聞此,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踴躍歡喜,暢快無比。

Advertisements

後來,慧海上堂說法,云:「我不會禪,並無一法可示於人。不勞久立,且自歇去。」馬祖云:「我這裡一物亦無,求什麼佛法?」。人問慧海:「如何是佛?」慧海曰:「清談對面,非佛而誰?」馬祖云:「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師徒二人,同一手段,同一鼻孔出氣。

黃檗祖師開示學人,也是頓斷與直指並用。

裴休入寺,見高僧像,問曰:真儀可觀,高僧何在?黃檗朗聲呼曰:「裴休!」裴休應諾。黃檗指示他道:「在甚麼處?」公當下知旨,如獲髻珠。

這聞聲即響的是誰?這聞聲應諾的是誰?這個正是這幅畫像的主人,也是天地萬相的主人。你看這天,是你心中的天。你看這地,是你心中的地。你這萬相,則是你心裡的萬相。《楞嚴經》云:「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里。」又云:「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這個妙明真心,這個無相真心,是現一切相的人,是一切萬物的主,基督教所說的「主」,也只是這個意義上的「主」。迷人不知,妄想出一個與我相對的「主」,將此妄想作主人,正是顛倒。迷人不知,妄想出一個與我相對的佛,將此妄想作主人,正是顛倒。釋迦佛雲,山河虛空,皆是汝心中物,皆是汝佛中相。汝心是真佛,汝心是真主,莫向外求。學佛祖,學聖賢,向外不求一法,向外不得一法,只是要認取這個真實的自己,只是要契合這個真是的自己。

Advertisements

又一日,裴休拖一尊佛像,請黃檗祖師與之安名。師召曰:「裴休!」裴休應諾。師曰:「與汝安名竟。」裴休禮拜。

這尊佛像,到底是哪尊佛?是釋迦佛,還是藥師佛?是阿彌陀佛,還是寶生佛?請師與之安名。

世人的妄想,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看到某個佛像,自然想到某某佛。說釋迦牟尼佛,便會想到兩千年前的那個人。說阿彌陀佛,便會想到西方世界的那個人。說東想東,說西想西。豈不知,這些妄想,即使打到千年前去,即使打到萬劫前去,那也是妄想者心中的一個幻影,未離自己的無相真心。這個無相真心即是萬相的主人,這個無相真心即是萬用的主人,所說的佛,只是這個。這個無相真心,不因想而有,不因修而成,無始以來,乃至無盡未來,永在當下,現現成成,常樂我凈。

裴休請師與佛安名,師呼裴休一聲,裴休應諾,便安名竟。這個聞呼有諾的是誰?不是這個四大色身。四大色身不聞音聲言動。是誰聞音聲言動?只是這個了了常明的無相真心。這個無相真心是諸人的本師,是諸人的本佛。三世諸佛,只是這個。這個名字,安名曰佛。自古閑名滿天下,今日安名曰裴休。學佛修道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識得這個無相真心。

可見,一切修行,先要息下妄心。妄心息下時,體會這個了了常明的心。若能體會得到,是名見性,亦稱明心。到得這裡,是修行的真正的開始。在此之前,皆是盲修瞎練,即使在釋迦佛的座下,對於未見性的人來說,那也是盲修瞎練。

密宗的念咒,凈宗的念佛,綿綿密密地念,不雜妄想地念,如此念下去,識儘力竭,則根塵皆脫去,萬法自如如。念咒念佛,一切法門,這是息下妄想的方便法門,待到根塵脫去時,待到一心不亂時,便是妄想息下時,便當下見性的大好時機。

可見,頓斷學人的妄想。這是令人見性的前提條件。妄想頓斷時,大善知識向那根子上一指,學人於此一見,便是臨門一腳,當下實現矣。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