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中醫對褥瘡治療有一手?

長期卧床的病人,如果家裡護理不當,會發生很多併發症,嚴重的或將威脅生命。比較常見的有便秘、肺部感染、尿道感染、褥瘡、肌肉萎縮、靜脈栓塞等。其中褥瘡是由於長期卧床,身體局部皮膚長期受壓或摩擦,發生血液循環障礙,營養不良,導致皮膚破損而形成的難愈性潰瘍。一般容易發生在骶尾、足跟、肩胛等骨骼突出的地方。對於褥瘡這個疾病中西醫的病名是完全一樣的。

褥瘡也叫壓瘡,這個疾病在康復治療、護理中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對病人預後有十分不利的影響。據有關文獻報道,每年約有6萬人死於褥瘡的合併症。那麼這個疾病中醫是如何認識和治療的呢?

中醫認為褥瘡總的還是由於久卧傷氣,加上局部長期受壓摩擦,氣血運行不暢,皮膚失養,日久缺血壞死破潰成瘡。褥瘡多見於外傷性癱瘓、中風後遺症等久病卧床的患者。發病初期又叫紅斑期,受壓的局部出現紅斑,初起為黯紅色,逐漸變成黯紫色;中期又叫水皰期,局部出現水皰和皮損,皮下組織腫脹,出現硬結;後期又叫潰瘍期,受壓部位局部出現皮膚壞死,繼而潰爛滲出少許膿液,創面會不斷擴大,久不收口。

Advertisements

對於治療該病要按照局部創面和膿腐的情況結合全身癥狀,將褥瘡分成氣滯血瘀、蘊毒腐潰、氣血虧虛等三型治療。

1. 氣滯血瘀型

氣滯血瘀型的特點是局部皮膚出現褐色紅斑,繼而顏色變得紫暗紅腫,有的還有破損,舌淡,邊有瘀紫,苔薄白,脈細。治療當用理氣活血之法,選用血府逐瘀湯作為基礎方加減使用,若是久卧傷氣較重的患者,可配伍党參、黃芪等大補元氣的藥物。

2.蘊毒腐潰型

蘊毒腐潰型的表現是褥瘡潰爛,復感邪毒,腐肉及膿水較多,或有惡臭,重者潰爛可深及筋骨。伴有發熱或者低熱,口苦口乾,神疲乏力,舌紅苔黃膩,脈細。治療應當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採用脫毒排膿的治法,用透膿散作為基礎方加減使用。配伍益氣、清熱解毒和健運脾胃的藥物。

Advertisements

3.氣血虧虛型

氣血虧虛證是正氣已虛無力托毒外出,出現瘡口腐肉難脫,或者腐肉已除但新肉不長,色淡不鮮,癒合遲緩。伴有面白少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而無力。治療可採用補益氣血、托毒生肌的治法,用托里消毒散為基礎方加減使用。

對於褥瘡最好的治療應當是治未病,對於長期卧床的病人在護理的時候就應當注意定時翻身,保持皮膚清潔,注意局部按摩,注意保持皮膚乾燥。現在可採用氣墊或海綿墊等,促進受壓部位的氣血流通,避免組織壞死。對於已經發生褥瘡的患者除了內服藥物以外,還要十分重視外敷藥物的使用,比如局部紅花酒精按摩。用內外治相結合以促進疾病早日癒合。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系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柳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