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有哪幾種?(上)

什麼是甲肝

甲肝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較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一般潛伏期為2~6周,本病在臨床上分為急性黃疸型、急性無黃疸型、淤膽型與重症型四個類型,病程為2~4個月。冬春季節是甲肝發病的高峰期,傳染源通常是急性病人和亞臨床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後10天傳染性最大,糞—口是其主要傳播途徑,水、食物是暴發性傳播的主要方式,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報道甲型肝炎亦可通過血液傳播和垂直傳播,是否確實,尚待進一步研究。

甲肝的診斷

甲型肝炎病人發病後1~4周血清中即可檢出甲肝特異性抗體。該特異性抗體主要有兩種,即早期甲肝抗體:1gM型抗體(抗HAV、IgM)以及恢復期甲肝抗體:1gG型抗體(抗HAV,IgG)。前者在感染初期佔優勢,3個月後滴度下降,於6~8個月後不易檢出;後者初期滴度較低,后逐漸升高,該抗體在康復后仍可維持相當滴度,可持續數年或更長時間。由於抗HAV,IgM僅出現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時不再出現,是對近期感染進行早期診斷的敏感指標,也是當前診斷甲型肝炎最簡便的方法。因此,凡抗HAV,1gM陽性提示為急性感染或複發,且只需檢測急性期單價血清可立即作出診斷。再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如有甲肝接觸史,有進食毛蚶等不潔飲食史;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全身乏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尿黃、厭油膩食物,肝功能檢查丙氨酸轉氨酶明顯升高,則甲型肝炎的診斷基本可以確定。診斷甲肝的輔助項目還有各種分泌物中的抗HAV,1gA,糞便中的HAV病毒顆粒等。

甲肝的治療原則

應以休息、營養為主,輔以適當藥物,避免飲酒、疲勞和使用損肝藥物。

甲肝的預后怎麼樣

甲肝為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時住院進行隔離治療,愈后良好,能完全治癒,無慢性化。

什麼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過血液與體液傳播,是具有慢性攜帶狀態的傳染病,臨床表現多樣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膽型和重病型肝炎,容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數病例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細胞癌。本病在我國廣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達60%,HBsAg陽性率約為10%。是當前危害人們健康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

乙肝的傳播途徑

(1)血源性傳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製品。

(2)母嬰傳播。乙肝病毒能通過胎盤傳播(宮內傳播),或在孕婦分娩時從產道傳播(圍產期傳播)。

(3)醫源性傳播。如醫療器械被乙膽病毒污染而未經消毒或處理不當可造成傳播。

(4)性接觸傳播。性亂交、同性戀性接觸及夫妻之間性生活未採取防護措施。

(5)密切接觸傳播。乙肝病人或攜帶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傳染性。

如何診斷乙型肝炎

乙肝的診斷較為複雜,分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重型乙肝、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應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體征,乙肝病毒血清學標誌、病毒複製標誌、肝功、基因變異、基因的整合、免疫學等有關知識綜合進行判斷。

△什麼是乙肝二對半。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由於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測到,目前試劑盒尚不能測出該項,所以只能測二對半抗原抗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二對半」檢查,或稱「乙肝五項」檢查。乙肝五項臨床意義如下。

>>>>

乙肝表面抗原

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誌。在感染乙病毒2~6個月、丙氨酸轉酶升高前2~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它的出現表明感染者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急性乙肝病人的表面抗原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肝病人或病毒攜帶者的表面抗原可持續陽性。

>>>>

乙肝表面抗體

是對乙肝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但現已經排除病毒,或者接種過乙肝疫苗,產生了保護性抗體。血清中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越高,保護力越強。但也有少數人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而又發生了乙型肝炎,可能為不同亞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發生了變異。

>>>>

e抗原

急性或慢性乙肝病人體內可查出e骯原,它的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複製活躍,傳染性強。

>>>>

e抗體

它的陽性表明病人的傳染性降低,病毒複製降低或緩解。也有個別人e抗體陽性,病情遷延不愈,多為感染了變異的乙肝病毒所致。

>>>>

核心抗體

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複製,有傳染性,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體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