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舞者——織門帘的謝嚴崧老人

在上世紀70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掛門帘,作為客家人曾經的生活必備品,一度在「逢山必有客」的客家民居住地發揮過重要的作用。門帘可以用來遮光,擋蚊子、蒼蠅,還可用來保護個人隱私,從心理上可增加人的安全感,在室內還有一定的美化作用。時光如逝,歲月如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紛紛住上了新房,門帘的用途「收窄」,人們不再需要門帘,射門簾這門傳統手工藝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一個偶然的機會,從影友處得知,在平遠縣石正鎮南台村還有一位老人在編織門帘,我們異常興奮,通過當地人的引薦,見到了昔日的村幹部謝嚴崧老人。老人今年83歲,生有7個子女,其中4個兒子,3個女兒,都在外地打工,平時家裡只有老人,他為人熱情、溫和,行起路來竟還健碩如飛。

Advertisements

據老人介紹,他製作門帘的竹子是從江西批發過來,現打一幅門帘賣出24元,成本11元,工錢13元,一幅門帘需要300多根木條,編織門帘就是來回不停地把系著線的線錘在凳子兩側來回翻動,每翻動一次,線就會在竹片上打一個結,細算下來,每幅門帘所需的結均在上千個以上,編織完后,經過切邊、刷漆、晾曬等工藝,一件成品就算完成了。話音未落,只見老人直接坐在板凳前給我們示範起來。他用手指將線槌在竹條上勾過來勾過去,快速而富有節奏,動作嫻熟靈活,瀟洒自如,線槌碰撞發出的「叮叮噹噹」聲響,猶如跳動的音符,老人的雙手宛如指尖上的舞者,共同演奏出傳統手工藝的精彩樂章。老人對射門簾這門手藝的熱愛,與他每天掙多少錢已沒有多大關係,因為以老人現有的速度打一幅門帘要一天的功夫,經濟效益基本可以忽略,凝聚更多的是對這門老手藝不舍的情懷。

Advertisements

射門簾手工藝簡約而不簡單,「她」彰顯出客家文化的元素,更是客家人智慧的「結晶」,雖然她已經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卻在客家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作者簡介:

羅利光,網名阿山,畢業於汕頭大學美術系,廣東梅州市豐順縣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大眾攝影》2007年度十佳攝影師,《車壇影協》攝影網管理員,梅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梅縣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學美術高級教師,長期致力於民俗、客家題材的研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