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這樣擤鼻涕?小心患上中耳炎而引發腦膜炎和面癱!

中耳炎,又稱「耳朵底子」,是一種常見又令人感到害怕的耳部疾病,發起病來,使人頭腦漲痛,有時還從耳內流出膿水,給人帶來無盡的痛苦,經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併發症,常發生於8歲以下兒童,但不良的習慣也會引發中耳炎。

引發中耳炎的誘因

1、不恰當的擤鼻涕方法

很多人擤鼻涕時是捏住鼻子,用力地將鼻涕擤出。但由於耳、鼻是相通的,這種擤鼻涕方法會使鼻腔壓力突增,帶著病原體的鼻涕和無處釋放的鼻腔壓力就會遨遊到耳朵,引發中耳炎;安全的擤鼻涕方法應是用先捏住一側鼻孔,擤完一側再弄另一側。

2、不恰當的掏耳朵方法

掏耳朵太深的話易損傷外耳道,誘發外耳道炎症,嚴重的外耳道炎症又可能蔓延到中耳。因此掏耳朵要注意頻率也不要掏得過深,不要用指甲等銳物去掏耳朵。

3、吸煙、二手煙

香煙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對中耳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使得中耳分泌的粘液增加、變稠,也使咽鼓管不通暢,從而導致中耳內積液,時間一長,粘稠的積液會使鼓膜粘連,發生傳導性耳聾,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4、游泳

游泳誘發中耳炎多見於兒童,兒童的咽鼓管較短,呈水平位,游泳嗆水時,水裡的細菌會經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並蔓延到中耳腔黏膜,使其水腫感染,導致中耳積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來,而造成急性中耳炎。因此,游泳時建議使用鼻夾和專用耳塞。

5、寶寶含奶嘴、平躺著吃奶等行為

寶寶常含奶嘴頻繁的吸吮動作或平躺喝奶易使乳汁經咽鼓管嗆入中耳,容易使病菌從鼻腔後端進入咽鼓管,從而誘發中耳炎。由於寶寶免疫系統發育不全,非常容易發生中耳炎等耳部感染,因而家長要多加小心,發現寶寶哭鬧不止、躁動搖頭、撓耳朵時應警惕中耳炎發作。

中耳炎一般有哪些癥狀?

耳痛:典型癥狀是耳痛、耳鼓膜明顯充血或膨隆、聽力衰退,多見於嬰幼兒,病程稍久者鼓膜可自行穿破,耳內流膿,此時病症可隨之減輕。

聽力下降:輕者僅覺耳內不適、閉塞感及輕微疼痛,聽力稍有減退,重者常突感耳悶耳內刺痛、聽力明顯下降。

耳聾:眩暈耳鳴,有的還會有感音性耳聾、傳導性耳聾或混合性耳聾、鼓膜穿孔,聽力能力隨體位而變化,有輕微的耳痛、耳悶脹和閉塞感,搖頭可聽見水聲。

中耳炎會引發腦膜炎!

中耳炎早期癥狀總是不起眼的,如耳鳴、耳塞等癥狀,患者常認為是沒有休息好或者是耳屎過多。其實不然,拋開聽力衰退給生活帶來的種種不便,中耳炎還可能引發腦膜炎。

慢性中耳炎會使耳朵黏膜上皮堆積的分泌物逐漸增多,形成膽脂瘤,膽脂瘤易突破鼓室和乳突天蓋與大腦之間的薄骨片,這給炎症侵入大腦製造了機會,從而導致了腦膿腫和腦膜炎,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此外,中耳炎還常引起面癱,這是由於面神經經過耳朵到達面部,如果耳朵有炎症就會破壞面神經。

因此若發現孩子或自身出現以上提到的中耳炎癥狀或耳朵不適,即很大可能患上了中耳炎,應及時就診,預防、避免、終止不必要的中耳炎併發症發生!

更多精彩內容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