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說——《醫學三字經》

說到三字經

你想到是什麼

那些被廣為人傳、朗朗上口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醫學

也有三字經哦

你聽過嗎

簡說

《醫學三字經》

為清代陳念祖所撰

一部包含著全部中醫源流、

中醫(內科)理論與技術的中醫全書

以三字為韻

以七百餘言二千餘字

概述了醫學源流、

理論以及常見病證治

有論有方有葯

全書由博返約

深入淺出

讀來朗朗上口

是初學醫者便於識途而作的醫學啟蒙之作

古時稚子入學

塾師先授之以《三字經》

其「句短而易讀,殊便於開蒙。」

今之中醫學子入杏林,未定先授何書,如大海茫茫,錯認半字羅經,便入牛鬼蛇神之域,所以有《三字經》也。

書的開篇,作者便概括了數千年的學術源流,取其精華、擇而從之,引導初學者初入門徑,而至登堂入室——

「醫之始,本岐黃,靈樞作,素問詳;

Advertisements

難經出,更洋洋,越漢季,有南陽,六經辨,聖道彰;

傷寒著,金匱藏,垂方法,立津澀。」

寥寥數語,說明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而「李唐后,有千金」之後,又有極其洗鍊的文字將後世各家學說逐一評說。自張仲景以下,曆數孫思邈、王燾、劉河間、李東垣、張子和、朱丹溪、王肯堂、薛立齋、李士材、張景岳、張石頑、趙獻可、李時珍、柯琴、徐彬、尤怡、張志聰、高志宗等諸位大家的學術成就與不足,無不明乎數言之中,歸於至當。

另外

總的來說

《醫學三字經》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部分:

卷1~2介紹了醫學源流及中風、虛勞、咳嗽等內科雜病,並婦人、小兒共35種病證。每證之下又有小字注文,闡其未盡之意。各病證論治以時法列於前、仲景之法列於後。

卷3~4載臨床常用方近100首,分析其療效、方劑配伍。並附臟腑說及四診運用。

Advertisements

如何去讀

一、要熟讀背誦,以融會貫通。

《醫學三字經》歌訣韻律性強、淺顯通俗,便於記憶;又因其詞簡義深,還需聯繫註釋潛思默想,領悟其中意旨,自有所得,方可用於實際。

二、要旁徵博引,以開闊思路。

所謂「盡信書則不能無書」,如泄瀉之證治,除了書中所述的常法外,臨床上還有不同於「恆法」之「變通活法」,以及民間驗方。由於篇幅所限,《醫學三字經》並未載出,這些變法與驗方,還需借鑒其他書籍,學習原汁原味的中醫古文獻,並且加之獨立的思考。

漫談

雖說此書為學醫入門之作,但小編認為,學醫伊始、學醫之時、學成歸后,都不防靜心攤開這一叢書,細細品咂。所謂大道至簡,有時遇佶屈聱牙、晦澀難懂,若一味鑽研,反而事倍功半。此時不如返璞歸真,如幼童朗誦三字經般一一讀過,也許會忽逢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謂路有崎嶇,漫漫醫學路是孤獨者的旅行,有時會迷茫不定不知路在何方。此時不如重翻此書,憶起初學醫時的遠志之夢,拾一顆初心,也許會發現路就在腳下。

所謂世事煩瑣,難免遇瑣事煩憂,遇人心莫測,遇失望絕望。此時不如清空雜思,只取一冊書,於一隅,靜心體會,也許會收穫「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的境界。

書海茫茫,總有一些書值得一輩子去讀而不厭倦,那麼,《醫學三字經》便是其中之一。

正如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少年讀此書,赤子之心入醫林,遠志去尋使君子;

壯年讀此書,回首初心識迷途,厚朴仰望天南星;

老年讀此書,靜心無塵千迴轉,熟地當歸白頭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