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個晚年才做自媒體的大V——王陽明

在知識焦慮症全面爆發的今天,知識變現前所未有的被提及,被重視,被定義。身邊做自媒體的銅子們沒一個不想當咪蒙、羅振宇的,雖然在個人看來,那有那麼容易。

用一本書的書名來形容,就是各種各樣的喧華與騷動。已經有文學大V說過了: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句話的無數信徒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了一堆自媒體平台趕趟兒,在這等亂紛紛萬馬逐鹿之際,又讓我想起了那個晚年才別開天地,另創一家的大V---王守仁同志,雖然,這幾年他又被大家不斷提起,人們從故紙堆里找出來,包裹上成功學的黃金聖衣,為一群渴望財務自由,獲得成功的人們傳道解惑去。雖然,縱觀他自己的官場經歷,一直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異類,雖然,很多他的所謂崇拜者們連他的本名王守仁都不知道,只一廂情願的以為他就叫王陽明。

Advertisements

大約在500多年前,來自浙江餘姚的王守仁同學和我們一樣,考中進士的王陽明在北京工作,只是大明帝國無數官員中的小小一員,在他那個時代,雖然沒有霧霾,但也沒有嘀嘀打車、共享單車、百度外賣、淘寶網購,所以我們可以想見,他的生活幸福指數可能並不會比我們高些。

那些年裡,王陽明一直處於沉潛狀態,始終做著一個不咸不淡的小官,如果要三天兩頭的想想當初那個同年買了房,那個同年買了車,那個同年生了娃,那真是一場頭腦風暴災難。要知道王守仁同志50多歲才當了爹,可想而知,如果放在現在,他既沒法寫親子育兒主題的公眾號,也不方便在公眾號承接各種廣告費利潤雙高的嬰兒產品廣告,要想靠做自媒體實現財務自由,就只能開微課了,可是也不對,那時他的思想體系要本沒形成呢,他要直等到貴州龍場時期才能初步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請注意是初步形成,還遠遠不能算是一套完整的成熟的體系,這一點在《傳習錄》里體現的非常之明顯。所以他那時雖然已經開始招收學生,而且在貴州當地的教育普及工作也進行的有聲有色,他的支教事迹就算不能走上感動中國的領獎台,起碼也能被評上個「貴州好人」、「貴州十大鄉村教師」一類的稱號了。

Advertisements

但是,但是,後來的自媒體大V王陽明,當時的「大明帝國的小小公務員」兵部武選司主事王守仁,人家根本就沒有那些歪七扭八的想法好嗎?!人家從小立下的的志向,是要當聖賢的呀!!當然,不雞湯,不勵志的講,我們當然不能認為,王陽明所以後來成就如此功業是因為從小心懷大志,不同凡俗,確切說,王陽明是從小心懷大志,並且一直向著自己夢想的方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去努力,再加上一些天時地利(比如當年如果他被劉瑾派來追殺的人殺掉,那麼也就沒有後來的陽明心學了),以及其它各種難以用三言兩語概括描述的綜合因素,才能有後來的成功。

雖然,他的所謂成功在很多世俗人的眼裡看來,可能是一種失敗,明明創下不世之功,平定了寧王的叛亂,卻謗議滿身,陷入各種人不殫以最大的惡意對他的行為進行揣測的泥淖中,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後面的簡歷也沒什麼可圈可點之處,雖然他已經完成了自家思想體系的完善升級,開壇講學,收徒無數,可以算的上是擁有了一個可觀訂閱量的公號了,也能在名片上加印一個自媒體頭銜了。但在他的主營業務--仕途方面,毫無一點可稱道之處。在好容易躲過朝中文官與太監們對他的猜忌后,他先是擔任南京兵部尚書這等閑職,父逝守制結束后又總督兩廣兼巡撫,其實是去充當救火隊平定兩廣叛亂,帶病平叛后肺病加重,逝於回鄉途中,年僅五十七歲便走完自己的一生。

可以說,如果從現實到有些功利的角度講,王陽明的一生,絕對算不上是那種福如東海長流水,壽過南山不老松,七子八婿滿堂笏,輩輩封候享太平的樣板型幸福人生,不過王陽明先生早就已經脫離了以上這些低級趣味,正如其離世前所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