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藝術比生活更高

風景寫生課可以說是對景寫生,也可以說是對景創作。從最初開始就要談意境。寫生時,意境、氣氛等等問題,一齊都要解決。創作的完成主要是在工作室,而不是在現場,回來取捨加工和提高。拿回來之後,要隨時考慮這畫如何加工提高。

1.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意境。

有時,同學畫的一棵樹,一個山,畫得很好,但不夠完整,沒有意境。張憑同學的畫,紅色的秋天,金色的秋天,畫者表現雄偉的三門峽等等……都是一種意境。無論到什麼地方去,畫家都帶著他的世界觀去,而不是純客觀的,藝術是有傾向性的。

我出去畫畫都是抱著對祖國河山歌頌和讚美的態度去的。主觀對自然的感情和客觀的美相結合就產生意境。每張畫都要建立新的美的意境。畫頤和園就要表現東方園林的清新、優美。所謂意境,就是把客觀的自然生活,提高到藝術的境地。藝術要比生活更集中,更概括,更美。藝術達到這個程度是成功,模仿自然不是本事,到處都是真的,何必來看你這假的。

Advertisements

同學們集中和概括的經驗是很不夠的,很少,沒有辦法,我對集中概括和傳統辦法的經驗很豐富,不僅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還要知道李成、范寬、劉松年、馬遠、夏圭是怎麼畫的。我的腦子裡就有許多秋天的樹。

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把共性和個性相結合起來。把許多好的東西都抓到,然後再選擇,要集中地表現。關鍵在於想象力要強,想象是經驗發展的總和,把經驗和想象向前發展和推進。使想象變成現實,如石濤畫黃山,沒有一個畫面在黃山是可以找到的,但那是黃山,人在雲中露出半截,沒有見過,但卻是可能的。總之是:生活和傳統,感性的知識和理性的知識兩種來源,這就要站在生活的前面,使藝術比生活更高。

2.意匠加工。

中國畫是深入地全面理解生活,世界上沒有哪國的畫家像中國的畫家這樣理解生活。畫花卉,梅蘭竹菊爛在肚裡,都是長期觀察生活的結果。

Advertisements

a.裁剪。空白,要有主從,要突出主題,其他的必須減弱,為了淡,為了少都是錯誤的。日本戲,說話時始終用力都很大,演員和觀眾都吃力;而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唱時,別人(其他演員)甚至於背過身去,站著不動。又如,武松與孫二娘,武松不能一出場就亂動,那麼全場就無力了。

畫眼。詩眼和畫眼,是集中之所在。

b.誇張。有時要減少,有時要加多,有時要洗鍊,不是片面的一種,一筆兩筆不嫌少,千筆萬筆不嫌多。要言簡而意賅。

c.筆墨和色調,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時間上有春夏秋冬、晨、午、晚等等調子色。要多看別人的畫,對自己有很大的啟發。

3.創作中可能發生的問題。

往往有很多時候回來畫不如寫生稿子好。

感情受自然界的影響總是很大的,不論你動腦筋沒有,從生活到藝術要過這一關,這是個艱難的過程。中國畫家愛在房中畫畫,很好。有些人卻說,寫生比在家畫得好,這是不正確的。有人說,我就只是畫畫寫生風景。不是的,往往是沒有時間,寫生要多,但一定要更多的加工創作。這是一關,是提高的過程。董希文說:最近感到,大畫家的創作是很艱巨的,一般的隨便畫的反倒是可以很輕鬆容易的。不要灰心,要反覆地畫下去。「藝術是千錘百鍊的」。要「采一煉十」。

「重複作畫產生公式化」的說法也是錯誤的。重複的過程是逐步提高認識的過程,這是個藝術認識問題。也有的人畫多了,演多了,油了,那是另外的問題。

真正的藝術是思想感情講話,有了真正的思想感情才能放,提心弔膽背台詞和背音符節拍的時候,感情不會真實。只有熟練之後才能達到好。希望同學們多畫幾遍,起碼三次。像黃胄的驢,我的牛,徐悲鴻的馬等等,都是多畫的結果。

學習要深入重點,照顧全面,即可舉一反三。要畫的東西很多,一定要抓住主要的,要學通。對某一東西要窮追到底,不要個個半途而廢。深入重點,了解事物的共性。

4.幾個具體問題。

a.工具要齊全。紙是生命線。

b.畫要畫得單純而豐富。不能漁樵耕讀、春夏秋冬樣樣齊全。

c.考慮水墨畫的性質,在單純的色彩中表現豐富的調子。如杏花春雨江南,只用淡墨淡紅的畫法表現江南春雨的意境,不能亂弄得花紅柳綠。要發揚自己的特長,彌補自己的缺點。

多考慮,古人說:向紙三月。產生意境、窮追到底,語不驚人死不休。

(1960年2月29日)(郝之輝抄錄整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