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吃PK沙縣小吃,誰是贏家?

成都小吃店日漸沒落,以前大街小巷轉角可見的小吃現在哪去了?

「魚香肉絲蓋飯、木耳肉絲蓋飯、尖椒肉絲蓋飯、木須肉蓋飯、冬筍肉片蓋飯、四川臘肉蓋飯、小炒肉蓋飯……」

麵條也賣、蓋飯也賣、炒菜也賣,記得高峰時期光蓋飯就100來種,有的門店甚至達到200多種SKU。」

種類這麼豐富怎麼還走下滑路?

而反觀沙縣小吃,雖然也是夫妻店的經營模式,但沙縣小吃產品組合形式決定了它能走的更遠,因為它們的產品更線短、食材共用、操作也更簡單。

沙縣小吃的菜單,一般大概分為幾個大類:特色小吃(蒸餃、拌面類)、滷味、特色炒飯、滋補燉湯、營養餛飩、商務套餐、特色主食(河粉類、面類)。

這樣比起成都小吃就有以下兩個好處:

1、出餐快,翻台高

Advertisements

我們來看沙縣小吃的菜單,看著SKU也是十分多,但細分就並不複雜,就拿滷味來說,它完全可以提前預製,鹵的時間越長味道可能就越好,湯類也是一樣,各種湯高壓鍋壓過以後就摞在一起,等候出餐,效率高自然翻台就快。

2、易操作,食材通用可多渠道搭配出售

再者,拿商務套餐來說,是最成套路的,所有的都是米飯盛好,滷味放上,再加上點青菜,兩片豆乾,半邊鹹蛋就齊活了,是不是非常快?

而且食材可共用,單獨的滷味如果賣不出去可以放在飯上賣,湯不暢銷,就可以變成餛飩變成湯麵繼續賣,採購起來也並不複雜。

同樣都是一天賣5000元的沙縣小吃和成都小吃,可能做沙縣只需要3-4個人,而做成都小吃則需要6-8個人。

所以,在市場拓荒期顧客再沒有更多選擇的時候,用更多的產品滿足顧客的需求是優勢,但當市場變化,要求效率和體驗的時候,以往的優勢就成為了成都小吃最大的劣勢。

Advertisements

1、產品泛濫,成都小吃無「成都」

接著我們還是來看成都小吃的產品,真的有成都的影子嗎?

在餐飲診斷師王星看來:「沙縣小吃能夠存活下來,是因為它沒有丟掉自己沙縣地域的特性,產品都和沙縣有關。

而成都小吃卻和成都沒多大關係,最開始產品是以一屜包子(龍眼包)闖天下,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開始上產品,繼而就跑偏了,包子被砍下了,啥賺錢做啥最終成為了一個大雜燴,成都小吃再無特色可言,沒有特色自然就會被人遺忘,可選可不選。」

2、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上漲,減員導致管理失調

以往,即便有200款SKU,通過多招人的方式也能得到緩解。

進入2008年,北京的房價上漲帶動了餐飲門店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上漲,成都小吃一直以高性價比著稱,此時很多門店不堪重負只能通過減人的方式來控制成本。

這個時候問題就接踵而來了,以前四個人炒菜,現在只有兩個人了,工作已經極度飽和,導致頭花、盤子、紙巾滿天飛,漸漸被顧客貼上髒亂差的標籤,而此時的餐飲環境無論是麥肯系、還是中式快餐已經步入正軌,顧客更願意選擇乾淨的它們。

2010年以後,成都小吃自身生意嚴重下滑,當時正好烤魚項目紅火,一些開州人就開始把店改成了烤魚店,門頭也改為烤魚的了,但店裡依舊賣成都小吃,一家生意火了后,就一傳十十傳百,全部人都將成都小吃店改為了烤魚店。

小結:

產品和口味並不是決定餐飲店是否可以存活的決定因素,營銷手段和產品搭配才是每個老闆應該學習的……

曾經,他們用了15年的時間,把成都小吃做到了極致,開出3000多家門店;然而,也只用了5年,他們就讓一個品類徹底消失。

發展中一定要記得回頭看看,別忘開店的初心!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