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明:新時代我國物流業和供應鏈發展的趨勢展望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 何黎明

一、物流運行總體穩中有升、穩中有進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全國物流運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今年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額184.8萬億,同比增長6.9%。社會物流總費用8.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物流業總收入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總體來看,物流運行呈現「一降、兩優、三升」的特點。「一降」,是物流成本穩中趨降;「兩優」是指物流需求結構和供給能力持續優化;「三升」是指物流市場價格、企業效益和行業景氣度有所上升。

(一)社會物流成本穩中趨降

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從2012年的18%下降到2016年的14.9%,2017年前三季度進一步下降14.5%,累計下降了3.5個百分點。即每萬元GDP所消耗的社會物流總費用從2012年的1800元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450元,累計下降350元,下降了19.4%。

社會物流成本水平持續回落的原因,一是經濟結構持續調整。我國服務業佔GDP比重逐步提升。歷史數據表明,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每上升1個百分點,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約0.3-0.4個百分點。經濟結構的調整約使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了2.7個百分點。

二是物流運作水平持續提升。近年來,我國物流業提升運作水平,約使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0.6個百分點。以工業為例,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庫存率在9%左右,遠高於發達國家5%的水平。近年來,隨著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化融合,工業企業庫存率逐步降低,帶來佔壓資金、倉儲等成本下降。物流總費用中資金占用成本與GDP的比率從2012年的2.6%,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9%,下降0.7個百分點。倉儲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2%左右下降到1.7%,下降0.3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倉儲物流指數平均為52.4%,比上年同期回升1.5個百分點,反映經濟活動中總體庫存呈下降趨勢。

三是政府著力降低制度性成本。近年來國家連續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國務院連續出台《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等,提出具體政策措施,著力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從物流成本構成來看,管理費用與GDP的比率從2012年2.2%下降到2%,下降0.2個百分點。

(二)物流需求結構持續優化

生產帶動物流仍是主要需求。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工業品物流總額168萬億,同比增長7%,工業物流保持平穩增長。工業品物流占社會物流總額的92.5%,仍是社會物流的主要需求來源。同時,新舊動力加快轉換,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等物流需求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增長13.4%和11.6%,增速高於工業品物流總額6.7和4.9個百分點;高耗能物流、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延續回落走勢。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業物流需求同比增長3.1%,增速較工業品物流總額低3.9個百分點。

消費驅動物流增長特徵明顯。前三季度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0.7萬億元,同比增長30.8%,消費物流保持較高增長速度。2016年,網路購物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6%,網路購物與電子商務日趨繁榮,帶動電商物流和快遞業務高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電商物流指數中,總業務量指數平均為138.5點,同比增長40%。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273.9億件,快遞業進入日均億件時代。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訂單8.5億件,同比增長29.4%。此外,與消費相關的冷鏈、醫藥、汽車、服裝等細分市場保持較好增長勢頭。

(三)物流供給能力深度調整

物流企業群體發展壯大。物流快遞企業集中上市,企業間兼并重組、聯盟合作日益活躍。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經營船隊綜合運力排名世界第一,招商局、中外運啟動物流資產重組整合。鐵路總公司18個鐵路局完成公司制改革。東航物流等央企混改啟動,京東物流正式獨立運營。目前,「中國物流企業50強」主營業務收入達8300億元,進入「門檻」提高到28.5億元。全國A級物流企業已達5000家,其中5A級物流企業267家,一批綜合實力強、引領行業發展的標杆型物流企業加快湧現。

行業發展動能加速轉換。人工智慧加快行業賦能,無人倉、無人機、無人駕駛、物流機器人等一批國際領先技術得到試驗應用。例如,京東實現了全流程無人倉及無人分揀,全部環節均由機器人完成。物流互聯網逐步形成,目前,我國已有超過400萬輛重載貨車安裝北斗定位裝置,大量物流設施接入互聯網。物流大數據、雲計算推動產業數據化、可視化變革,區塊鏈技術得到探索應用。平台經濟、數字經濟深化分工合作,互聯網+高效運輸、互聯網+智能倉儲、互聯網+便捷配送等創新模式引領發展。交通運輸部開展無車承運人試點,推動行業集約化、規範化發展。隨著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現代供應鏈正在成為新增長點和發展新動能。

(四)行業整體處於景氣區間

今年前三季度,物流業景氣指數均值為54.9%,保持在景氣區間。公路運力總體平穩,9月份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103.9點。海運運力供需矛盾有所緩解,前三季度,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平均為997.2點,同比增長19.2%。隨著物流需求回升,企業效益持續改善。上半年中物聯重點聯繫物流企業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9.9%,收入利潤率為6.7%,較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電商快遞、汽車物流、現代供應鏈等新興企業表現突出。

(五)物流政策環境持續改善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重視物流業發展,先後出台了物流業降本增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各部門從自身職能定位出發,出台支持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國家發改委開展國家級物流園區和智能化倉儲物流示範,鼓勵「互聯網+」高效物流創新發展,建立物流行業聯合懲戒機制;交通運輸部推動多式聯運、無車承運、甩掛運輸等新業態、新模式,啟動新一輪超限超載治理;商務部推動商貿物流標準化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服務型製造;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協調解決物流稅負較高的問題;國家工商總局推進「一照多址」改革。地方政府重視發揮物流業戰略性、基礎性作用,相繼出台支持發展的規劃政策。

二、我國物流業進入以質量和效益提升為核心的新階段

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物流業發展面臨新要求、新任務。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並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現代物流業和現代供應鏈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備條件。

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物流業將進入以質量和效益提升為核心的發展新階段,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全產業鏈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供給質量,做好降本增效「減法」,不斷增強實體經濟競爭力;必須堅持效率改進,質量提升和創新驅動,積極引入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做好轉型升級「加法」,逐步釋放行業發展新動能。

一是要做好降本增效「減法」。當前,我國物流成本相對於美日歐等發達國家仍然有較大差距,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比美國等發達國家高出5-6個百分點,僅相當於美國20世紀80年代水平,物流業降本增效潛力巨大。從未來看,物流降本增效的路徑有三條。

第一是繼續優化經濟結構。經濟結構的持續變化對降低物流成本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當前經濟結構加快轉換的階段,優化經濟結構還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經濟結構逐步調整到位,通過經濟結構優化降低成本也會觸及邊界。

第二是提升物流運作水平。我國運輸費用、保管費用、管理費用與GDP的比率都比美國、日本高2-3個百分點,各項物流費用下降空間較大。特別是我國運輸結構不合理,相對經濟的鐵路和水路運輸佔比偏低,下一階段要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提升鐵路和水路運輸的比重。還有我國傳統大規模生產方式帶來的大規模庫存,佔壓資金的沉沒成本偏高,下一階段要大力消滅庫存浪費,實現物流「零庫存」,將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突破口。

第三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初,國務院領導做出重要批示,把降低物流成本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國務院連續兩年出台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文件,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積極貫徹落實,我會全程參與文件的出台,積極反映落實情況,降低物流成本形成社會共識。隨著審批、稅收、用地、交通、信用等制度性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將推動物流管理成本的下降。

綜合考慮,未來三至五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 的比率預計可降至13%左右。

二是要做好轉型升級「加法」。當前,我國物流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行業發展逐步從追求規模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從成本要素驅動向效率提升、創新驅動轉變,從單純降低物流成本向降本與提質協同發展轉變,加快釋放行業發展新動能。

第一是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互聯網與物流業深度融合,智慧物流迎來發展機遇期。預計未來5-10年,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進入成熟期,全覆蓋、廣連接的物流互聯網將加快形成,物流數字化程度將顯著提升,眾包、眾籌、共享等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將得到廣泛應用,服務經濟、體驗經濟將更加深化,人工智慧技術將快速迭代,物流機器人使用密度將達到每萬人5台左右,「智能革命」改變物流市場格局。

第二是大力發展現代供應鏈。現代供應鏈是衡量一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也是物流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供應鏈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提升空間巨大。今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現代供應鏈發展工作。十九大報告要求,在現代供應鏈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下一階段要積極延伸服務鏈條,推動物流業與上下游產業戰略合作,構建協同共享的物流生態圈。要推動供應鏈與互聯網深化融合,以智能技術強化產業鏈各環節銜接,打造智能協同的智慧供應鏈體系。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全球供應鏈互聯互通,帶動全球貿易便利化,形成開放互聯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第三是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建設。這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薄弱環節。目前,我國物流基礎設施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特別是與城市消費相配套的末端基礎設施缺失嚴重,不能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下一步要深入推進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完善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布局,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推動物流園區互聯互通,完善城市末端物流微循環,打造布局合理、銜接一體、功能齊全、綠色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網路體系。

三是要進一步堅持創新「驅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形成勢頭,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我們應該搶抓機遇,加大創新投入,轉變發展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助推建設創新型國家。(根據作者發言整理,未經作者審閱)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