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談養生:情志安寧是養生的重點,運動鍛煉可以強筋壯骨!

導讀:根據幾千年來人們的養生實踐和文獻記載,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重視養生。

一是調於四時,天人合一。

人類同大自然一切生物一樣,受到大自然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支配。人的生命隨著大自然氣候的變化而變化,並保持生存;如果人的生命不能隨著大自然氣候的變化而變化,就會生病,甚至死亡。中醫學叫「天人合一」,也叫「天人相應」。

正常的氣候變化,除每年四季寒、熱、溫、涼外,還有短時的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如果四季中冬天應寒而反溫,春天應溫而反寒,夏天應熱而反涼,秋天應涼而反熱,這叫非其時而有其氣。人會因不適應這種氣候異常變化而生病,這叫時令病。

六種短時氣候,在四季正常的氣候下也可不斷發生,但不能太過。如某一種氣候反常,突然出現急風暴雨等,會傷人而生病。這六種反常氣候,中醫學叫「六淫」,也叫虛邪賊風。

《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說明人體必須依天地之氣生存,據四季變化之規律而成長。《素問·四氣調神論》也說:「陰陽四時者,天地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痾疾不起。」因此一旦遇到氣候反常,就要立即採取措施,避免生病,如「動作以避寒,隱居避暑」,使人體和變化的氣候相適應,才能不發生疾病。年老、兒童、久病體弱者更應注意。

養生者能及時預防氣候的六淫(包括病毒、病菌)致病,便是調於四時,天人合一

二是情志安寧,氣血通暢。

人在生活中保持情志安寧,氣血可以通暢,有利於不生疾病。如情誌異常,可使氣血紊亂、瘀滯不通、疾病發作。情志的變化,在人的長期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中醫學將人的情志變化歸納為七種,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也叫「七情」。七情的每一種都不可太過,太過就會出現情志不安,氣血紊亂而生病。

幾千年來,中醫學在醫療實踐中觀察到,不同的情志太過,損傷人的臟器不同。如過喜傷心,過怒傷肝,思慮過度傷脾,過悲過憂傷肺,驚恐過度傷腎,這叫「七傷」。「七傷」之病最為常見,尤其憂喜、思慮、惱怒過度導致的心臟、脾胃、肝病更多。如過怒傷肝,可使肝臟失其疏泄條達,氣血不暢,瘀滯則生熱,火熱上逆,可出現頭暈頭痛、咽干口苦、血壓增高等癥狀;火熱干擾神明,可出現心煩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久則多疑幻想,以致神智不能自主,恐懼,生活失去興趣等。肝臟氣滯血瘀日久,又可引起肝臟本身的病變,如肝臟腫大,甚至出現鼓脹等重病。

《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生於氣也」,臨床常見的高血壓病、眩暈病、更年期綜合征、失眠、神經衰弱、肝硬化、抑鬱症等,常和氣怒傷肝有關。

所以情志安寧是養生的重點。在養生方面,主要是情志的休養。《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恬淡虛無,氣從以順。」高壽之人大都是心胸寬闊、生活樂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心平氣和的。

三是動靜結合,形神合一。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鍛煉可以強筋壯骨,增強機體功能,使人健壯。但活動鍛煉必須動靜結合,形神合一,才能使人的形體健壯,達到健康長壽。

動是形體上的鍛煉,同時要思想入靜,沒什麼妄想。如鍛煉活動時心神不靜,胡思亂想,反而促使氣血紊亂。中醫學講的神,有兩種含義,一是指主宰人的形體活動,一是指思維活動,故形與神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二者缺一,只有形體健壯,而神不健全,或神健全而形體不健,都不可使人健康長壽。只有形神合一,相互為用,互相依存,才能使人健康長壽。

幾千年來,中醫學創建了多種形神合一的鍛煉方法。漢代華佗發明的五禽戲,以及歷代創建的氣功、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等,無一不是既要形體活動,又要思想入靜,達到形神合一的。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可見運動鍛煉,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是中醫學養生之道的重要環節。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冬三月,此為避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這說明冬季人體陽氣伏避,功能較弱,早晨鍛煉最好是日出以後,待陽氣已復,對人體沒有損害之時。年老或體弱者更應注意,早晨不宜過早鍛煉活動。現代氣候研究也認為,人最好在上午或下午進行鍛煉活動,因為每天早晨正是空氣中二氧化碳多的時候。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