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合肥這些家庭感動了千萬人,有你認識的嗎?

比翼雙飛、共同進步的劉霞家庭

劉霞和丈夫汪本忠都是長期工作在肥東縣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一線的技術人員,夫妻倆用勤勞樸實、寬容無私的奉獻精神,立足基層,服務「三農」近30年,深受單位和鄰里的一致好評。

劉霞和愛人先後參加了安徽農業大學農學大專班和本科班進修,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水平和為農服務技能。在劉霞的帶領下,2015年,店埠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五星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農民滿意度達100%,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促進肥東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獲農業部「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省「五一勞動獎章」、首屆「農民滿意農技員」等各項榮譽。

公公婆婆年齡大了,劉霞和愛人把兩位老人接到身邊住,讓老人安享晚年。劉霞的母親身體不好,每年都要住院7到8次,劉霞和愛人白天上班,晚上和雙休日一個照顧孩子,一個去醫院照顧母親,直到2014年夏天母親去世。獲評合肥市平安家庭示範戶。

Advertisements

平淡最美的董世一家庭

結婚10年來,在肥西報社工作的董世一和他在肥西供電公司工作的妻子陳軍華,工作上相互支持、共同進步,生活上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贏得了單位同事及左鄰右舍的交口稱讚。

董世一夫婦在努力經營自己小家庭的同時,默默將岳母和妻弟的困苦扛在肩上,這一扛就是10年。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下,當初欠下的醫藥費很快還清了,之後的日子裡,夫妻倆一方面撫育著年幼的女兒,一方面悉心照料著岳母的生活。董世一甚至成了治療糖尿病的半個「專家」,岳母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要注意些什麼,他張口就來;岳母每天兩次的胰島素針什麼時候打、打什麼量,他爛熟於心。

還不滿10歲的女兒董亦楚也從小養成了尊老愛老的良好品質,外婆因白內障視力很差,每次出門,董亦楚都會牽著外婆的手,帶她過馬路,甚至學會了給外婆洗衣服、盛飯夾菜。

Advertisements

真心為民的「娘家人」丁德存家庭

23年來,她穿梭在需要幫助的老弱病殘婦幼人群中,用自己的愛心和真情,演繹著基層婦聯幹部的情懷。她就是長豐縣崗集鎮婦聯主席丁德存,是崗集鎮家喻戶曉的「丁大姐」。

丁德存多年來一直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2004年,她牽頭組建了巾幗志願者服務隊,經常為老人們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為老人們解決了困難,送去了歡樂。 紮實推進婦女創業行動,配合有關部門組織農村女致富帶頭人、女經紀人、女能手和返鄉女農民工、家政服務員等進行蔬菜大棚、電子商務、家政服務、SYB創業培訓、電腦等多種類型的技能培訓,建立了6個「女性創業實踐基地」。全鎮現有300多名婦女從事養殖、種植業,成為崗集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大特色。

丁德存夫妻攜手,共同度過父親肺癌、母親腦溢血、大哥食道癌、大嫂尿毒症等一個個難關。獲評安徽省優秀巾幗家庭志願者、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家庭,長豐縣最美家庭

擁抱幸福的楊文英家庭

楊文英是長豐縣陶樓鎮有名的外地媳婦,老家在千里之外的重慶銅梁。1985年,正值青春年華的楊文英經人介紹,與大橋村退伍軍人陶有祥結了婚。1990年10月的一天,陶有祥得了腦血栓,楊文英想辦法借錢治療,把陶有祥從死神手裡救了回來。

病癒后的陶有祥不能幹重活,還要長期吃藥進行後續治療,欠下了大筆債務。楊文英成為里里裡外外一把手,她犁田打耙、開拖拉機、種植果樹、外出打工,不僅還清了家裡的債務,還將家裡的兩間草房變成了窗明几淨的平房。

前幾年,楊文英帶著丈夫和孩子在家創業養豬,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自建兩個污水處理池和兩個沼氣池,處理污水、免費供應鄰居沼氣。得知陶樓正在打造生態旅遊鄉鎮,一家人積極響應,發展林下生態養殖,謀求更好的發展模式。 獲評縣2014最美勤儉持家家庭、縣2015年五美農戶、縣最美家庭。

書香傳承優良傳統的李冬梅家庭

李冬梅是巢湖市銀屏中學教務副主任,愛人鄭學斌是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大學時期深厚的友情和愛情,為20年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奠定了堅不可破的基礎。出自本分的農村家庭,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優良傳統給予他們更好的滋養。由於鄭學斌是抱養的孩子,所以他們有三個爹三個媽——養父養母和雙方的親生父母,他們需要更好地贍養、孝順,平時在物質和經濟上總是無私地幫助雙方的兄弟姐妹。

李冬梅出版《破繭而出》等散文集,在全國200多家報刊發表文章50萬字,多篇徵文在省市比賽中獲獎,獲巢湖市優秀教師、美德教師等榮譽;丈夫是學科帶頭人,作為先進人才引進到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完成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多次參加學院教學大賽獲獎,先進事迹在安徽日報等媒體刊登。

雙教師家庭以讀書教科研為主弦律,並作為志願者參加各項公益活動,如去福利院給孩子們送溫暖,為環巢湖全國自行車賽擔任志願者,創城工作問卷調查志願者等,積极參与社會公益活動,傳播正能量。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