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話聊 中醫講求個體化治療,每個人都是VIP

患者龍×明,女,60歲。因感冒後頭痛1月余,於門診就診。

患者1月余前因感寒后出現咳嗽、咳痰、頭痛、鼻流清涕,經服用「感冒藥」后,患者咳嗽、流涕已愈,唯留頭痛經久不愈,服多種藥物,少效。頭痛時輕時重,為隱痛,尚可忍受,夜間加重。正值春節前夕,兒孫歸家,兒帶其來我院就診,門診行頭部CT未見明顯異常。

患者進來后,交談舉止中,察患者言語似弱非弱,行動似緩非緩,頗有幾分仲景《傷寒論》中少陰病「但欲寐」的表現,細詢之,確有愛打瞌睡的習慣。

當時我是一名實習生,請求帶教老師后準備給患者中醫中藥治療,感謝老師的信任及患者的信任!患者除頭痛外,無其他不適,舌淡紅,苔薄白,脈輕取即得,重按稍減,即《傷寒論》桂枝湯症之「衛強而營弱」,當用桂枝湯。

Advertisements

然分析其病因病機:患者傷寒感冒后出現頭痛,年已60歲,自行購服「感冒藥」,現感冒藥,為了符合大部分人群,佔得更多市場,便千篇一律,多以發散之葯為主,然患者年已60,但欲寐,太少兩感,法當散表寒且助腎陽,理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之類。

現患者年歲甲子,服「感冒藥」后,強發其汗,發散太過,陽氣亦隨之發散,傷陽耗氣。遂深伏經絡之寒無力外達,寒滯經脈,「不通則痛」,夜間月升日落,陽氣衰而陰氣盛,故夜間頭痛加重。

若按教材,風寒頭痛,當用川芎茶調飲,可患者太少兩感,若用川芎茶調飲,則重蹈發散太過,耗傷陽氣之覆轍。

選方:國醫大師劉祖貽方葛桂舒筋飲合仲景桂枝湯加減以溫經散寒通絡。

桂枝12g,白芍15g,葛根30g,威靈仙15g,鹿銜草10g,廣薑黃12g,細辛2g,蜂房10g,柴胡10g,藁本8g,炙甘草5g,7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

Advertisements

(原本想用制附子以溫腎陽,但考慮自身實習生的身份,遂去掉了毒性藥物;保留細辛,一是助腎陽,二是發表寒,既入太陽經,又入少陰經)

7天後,電話回訪,患者欣喜告愈。

分析:當今之部分中成藥,為圖簡單,為符合大部分人群,便一病一葯,這其實是向西藥靠攏,但中醫不一樣,中醫講求辨症論治,同樣的病不同的人可能辨症完全不一樣,所用之葯就可能完全不同。這也是很多中醫師不喜歡開中成藥的原因。中醫講求個體化治療,每個人都是VIP;西醫則講求群體化治療,無論是誰,細菌感染抗炎,病毒感染抗病毒。然而,有些人,是有自身獨特的生理特點的,比如,某些人喉嚨發炎了,去藥店一買葯就被給的三黃解毒片,雖然是中藥做的,結果吃一次,拉一次肚子!三黃解毒片,黃連、黃柏、黃芩之類的藥物,性質苦寒,苦寒敗胃,若素體脾胃功能好的人尚可耐受,而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便吃一次拉一次。

20世紀末,全世界舉行了一次醫學研討會,會上有一個重要議題:個體化治療和群體化治療到底哪個更加科學?大家一致認為,個體化的治療更科學。那麼,世界上最先提出個體化治療的人是誰?那就是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其代表著作:《傷寒雜病論》(現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當然,最先提出個體化治療的人也許不是張仲景,但是,他是第一個有證可考、有史可依,並有代表著作的醫家。個體化的治療——辨症論治,也成了中醫學兩大基本特點之一。

一位中醫實習生醫案

作者/周榮華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3。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