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理性看待小兒中藥灌腸療法!

中藥灌腸療法是指通過肛門將藥物送入腸管,通過直腸粘膜的迅速吸收進入大循環,發揮藥效以治療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給藥方法。近年來在兒科應用較多,經常被基層醫務工作者使用治療小兒上感、小兒肺炎、小兒腸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細菌性痢疾、泌尿系感染、急慢性盆腔炎、急慢性闌尾炎、前列腺炎等。灌腸療法無痛,安全靈活,起效快,不良反應少,操作簡便,解決了小兒給葯困難,利於患者和家屬接受,特別是適宜於輸液口服困難的患者患兒。

早在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中記載「大豬膽汁一枚,瀉汁,和少許醋,以灌穀道內,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開創了中藥腸道給葯的先河。

祖國醫學認為,大腸具有傳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由於肺與大腸通過經脈絡屬構成表裡關係,藥物自大腸吸收入體內,通過經脈復歸於肺,肺朝百脈,宣發通降,將藥物輸佈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從而達到整體治療作用。若病位在腸腑,灌腸療法可使藥物直達病所,充分發揮局部療效。

Advertisements

直腸給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種重要給葯途徑。腸道的生理特點為藥物吸收創造了優越的條件,直腸的周圍有豐富的動脈、靜脈、淋巴叢,腸壁組織是具有選擇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嬰幼兒腸壁較薄,具有通透性高、腸壁孔隙大、蛋白質結合率低、可使藥物分佈容積呈增大趨勢的優點。小兒中藥灌腸的優點減輕藥物對肝、腎的毒副作用。兒童的肝、腎等器官發育還不健全。口服給葯,一般經由肝腎等器官代謝;而直腸給葯是通過直腸的黏膜吸收,直接進入大循環,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也減輕藥物對肝腎的毒副作用。直腸給藥劑量準確、方便、安全:小兒口服給葯不易灌喂,孩子在哭鬧時易出現嗆葯、嘔吐,往往影響有效劑量;注射給葯,雖有它一定的優點,但不易被兒童接受,且不方便,需在一定條件和操作技巧下才能完成,直腸給葯只需讓孩子俯卧位,將藥液輕輕推入肛門內。直腸給葯途徑吸收快、起效快:國內外有關人員曾對片劑、膠囊、注射劑、栓劑等四種劑型進行生物利用度測定研究,結果,直腸給葯半小時就能起效,口服約一個小時起效。它們吸收后,血葯濃度維持時間相似,都約4小時。注射給葯,吸收快,但消除也快,在體內維持血葯濃度時間很短,呈直線下降。因此兒童直腸給葯比其他給葯途徑更好、更優越。

Advertisements

很多的家長誤認為灌腸副作用小,不是所有小兒疾病都適用中藥灌腸,比如嚴重腹瀉中重度脫水,重症肺炎,腦炎。正常情況下直腸不能吸收脂肪﹑澱粉、蛋白質、多糖類大分子物質,如生地黃、首烏、阿膠等,故不宜選用該類藥物製備灌腸劑,避免造成藥物浪費及延誤病情。另外人體正常腸黏膜ph值在8.3~8.4之間,呈鹼性。若藥液ph值偏酸,易引起腸痙攣、腹痛等症。建議用藥液前將ph值調到7.4以上更好。

小兒中藥灌腸,要掌握中醫藥的基本理論,講求辨證施治,否則不僅難保證療效,甚至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現實中,中成藥的規範應用亟待加強。一部分沒有系統學習中醫藥知識的醫生,以西醫診治思路為標準,很難對中醫有個清晰的認識,對中醫的認識還停留在經驗醫學層面,於是只通過閱讀說明書,選用相關中成藥對症治療,或很少顧及寒熱溫涼,或把組成成分相似的合用,或將只宜暫時用的長久使用。許多醫生不會辨證論治,一般認為清熱解毒中藥有抗菌作用,常使用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小兒中藥灌腸。如使用后癥狀改善了,就成為自己的經驗,如果沒效就不再用這個品種。

中藥應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用藥,應用中成藥必須要辨證論治。必須對中醫辨證論治原則有初步認識,對中成藥的功效、主治病證、使用注意事項有所了解。例如,感冒病人如有怕冷發熱,怕冷比較明顯,鼻流清涕,舌苔薄白,小便色白等癥狀,這是風寒感冒;如果感冒病人有發熱怕冷,發熱比較明顯,咽喉腫痛,小便色黃,舌苔薄黃等癥狀,那就是風熱感冒。前者是風寒,當用辛溫解表的中成藥,後者是風熱,當用辛涼解表的中成藥。否則不但無效,還可能有害。在辨證明確的基礎上,選用相適應的中成藥治療。例如辛涼解表葯,治風熱感冒最為適宜。如屬風寒感冒,用辛涼解表葯就沒有療效了。

小兒中藥灌腸選用恰當的中成藥,要注意各種中成藥的功效、使用要點等,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結合辨病,選用與病情相適合的中成藥,才能提高中成藥的臨床療效。如清開靈注射液,它是由板藍根、金銀花、山枝子、水牛角等一些寒涼葯組成,其功能是清熱解毒、化痰通絡、醒神開竅,用於熱病之證候。中醫理論的熱毒、痰、絡、神、竅等是獨特的名詞,如熱毒並非是西醫的感染,痰也並非病人所咳吐的痰,所以,應用時要根據中醫的辨證論治用之。再如雙黃連注射液,也是寒涼葯組成,主治熱症。如病人只受點風寒並怕冷,就不是適應症了。還有黃芪注射液、生脈注射液等,由溫熱葯組成,用於體虛久病、畏寒肢冷、休克等病證。如用於體健者或發 熱病就是犯大忌了。

總之,中藥灌腸療法操作簡單,便於基層醫療單位推廣,凡不能口服或靜脈給葯者皆可應用,且無不良反應,無創傷,無痛苦,患兒易於接收,是一種頗有前途的治療方法。

(文/李建強 平俊飛 河南洛陽)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