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溝——降壓的黃金穴位

說到高血壓,我們都比較的熟悉,高血壓是生活中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高血壓是中風、心肌梗塞,動脈的動脈瘤及外周動脈疾病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也是慢性腎病的起因之一,高血壓已經成為威脅我們健康的最大殺手。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有哪些好方法能夠迅速將血壓呢?降血壓的食物有哪些呢?中醫又是如果降血壓的呢?除了飲食控制,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按摩8個可降壓的「黃金穴位」做為日常保健。

1、降壓溝——降壓反應點

位置:降壓溝又叫耳背溝,耳穴名稱。降壓溝位於耳廓背面,取穴時把耳朵翻過去,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有一明顯的點狀凹陷處,眼鏡腿尾部置放的位置即為降壓溝。

功效:降壓溝是耳朵上的降壓反應點,血壓高的人,按著這裡就有跳的感覺,等這裡不跳了,血壓就降下來了。

Advertisements

當血壓升高時,按揉這個穴位10~20分鐘就能見效。按摩降壓溝也具有保健作用,可以間接地刺激脊神經,對臟腑有一定的調理作用,經常按摩不僅能降壓,也能對人體產生良性刺激。

按摩方法:以雙手食指或中指指腹,從上而下按摩雙耳背之降壓溝,本法由上而下按摩10分鐘,頻率為每分鐘約90次,以紅熱為度。

風府穴——治療頸項僵緊疼痛的特效穴

風府就在腦袋後面,大家從上往下摸,摸到第一個坑的位置,那就是風府,你按揉這個地方就可以起到調節血壓的作用。中醫給這個穴位的命名是很有意思的。這個「風」字就是講「風邪」容易從這裡進去,「風府」也就因此得名。按摩風府可以調節血壓、預防中風。至於揉多長時間好,我覺得你沒事的時候就可以揉一揉,因為保健嘛,就不需要那樣的硬性規定。

Advertisements

風池穴

風府和耳垂之間連線的中點,這個穴位就是風池。這個穴位也是每天沒事的時候或是幹活干累了都可以坐下來揉一揉它,揉到有酸脹的感覺即可,不要揉到疼痛。有些人記穴位記不準就不敢揉,其實穴位差一點不要緊,因為是按摩,跟針灸是不一樣的,只要是穴位的區域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用我們的指頭當梳子,從前往後梳理按摩頭部的所有穴位。因為頭部有很多穴位會影響血管收縮和舒張,按摩頭部的穴位可以使整個大腦處於一個比較協調的狀態,血壓也就能夠相對保持穩定,這個方法比較簡單,可以不管具體的穴位,沒事的時候就可以揉一揉,頭髮還可以梳理整齊了。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是肝經主要的穴位,適當的按壓此穴,能夠平肝潛陽,清肝利膽,激發肝經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平穩血壓!

按摩時,最好取坐位,用手拇指的指腹沿足踇趾、次趾甲縫向上移壓,大約離腳背3厘米左右,按壓時有酸脹感即是。如果按上去感覺較痛,說明患者肝經氣盛,容易生氣。倘若患者情緒比較急躁,則最好採用刮拭穴位的方法,使用牛角或匙子,讓局部皮膚刮出青紫色的痧即可。

太沖穴可以按揉它,因為它是在兩個骨頭之間,如果你用整個指頭按揉的話感覺會比較差,不妨用指頭的側面按揉,揉到有酸脹的感覺就可以了。時間長短靈活掌握,按揉力度要適可而止。一開始你可能揉一會兒就沒勁兒了,那就休息休息。

湧泉穴——你的不老泉

湧泉穴位於我們的腳心,把腳掌分為前中后三部分,湧泉穴就在前一部分和中間一部分交叉地方的正中間,用手摸那個地方正好是一個坑,揉一揉就能起到保健的作用。這個穴位的作用很多,現在需要知道的就是按這個穴位可以降低血壓。

腳上的兩個穴位,在洗腳或洗浴時可以自己按摩,尤其是當血壓高起來的時候,能夠比較快地使血壓往下降。

內關穴

內關穴是包心經上的穴位,可以改變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對很多種心臟病有保健作用,不單是調整血壓。心腦血管第一保健穴位。

但是高血壓患者要想控制病情,平時應以降壓藥為主,配合日常的保健方法。所以高血壓患者不能盲目地拋棄降低血壓的藥物,應該以降壓藥為主,配合日常的穴位按摩保健,來達到平穩血壓、減少併發症的效果。

太溪穴

高血壓主要有肝陽上亢型和肝腎陰虛型。但是不論是哪種類型,都是肝腎兩髒的問題,而太溪穴就是腎經上面的主要穴位,能夠幫助調理肝臟,保證我們血壓平穩。

曲池穴

屈肘.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曲池穴有疏風通絡,清熱祛火之效,此穴用來撲滅火氣,降壓效果最好。堅持每天按揉雙側太沖、太溪、曲池穴,每穴按揉3-5分鐘。一般堅持兩月之後,血壓就會有很好的表現。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