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授答中醫是如何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完整版

徐蓉娟,女,1940年11月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身於中醫世家。1963年畢業於上海鐵道醫學院醫療系(五年制),上海市第九屆西學中研究班(三年制)。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內科、內分泌代謝科醫教研工作。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學會委員、上海副主任,上海市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委員,上海市糖尿病康復協會委員。

徐蓉娟教授說,中國是最早認識糖尿病的國家之一,古代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因其常見消瘦、口渴、多飲而將其歸於消渴(癉)範疇,故稱之為「消渴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一書中就有「甘美肥胖,易患消渴」,「五臟柔弱者,善病消癉」的論述,均指出了本病的發病原因。以後歷代醫家對糖尿病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併發症、治則治法、藥物方劑等方面的認識不斷深化。近年來,尤其在「中西結合」思想的推動下更具獨特優勢。據中醫學發展史,糖尿病肇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啟蒙於漢晉,發展於唐宋金元,成熟於明清,輝煌於當代。

中醫是如何治療糖尿病的?

中醫治療糖尿病可歸納以下四方面:①飲食治療;②運動治療;③中藥治療;④針灸、推拿等其他療法治療。其中中藥治療是最主要的部分,包括湯藥、中成藥、外用藥、中藥針劑等。使用不同劑型時均需辨證論治。不同病情採用不同劑型,一般以內服藥為主。糖尿病所致的皮膚感染尚可加用外用藥,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可採用穴位敷貼等方法綜合治療,中風時多加用針灸及推拿等療法……此外,中醫飲食治療除與西醫相似的控制總熱量,計算每日所需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量以外,更高一籌。中醫認為葯食同源,食物也有四氣(寒熱溫涼)、五味(酸苦甘辛咸),據「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春秋有別,冬夏不同」的治則辨證施膳(食),防病治病,延年益壽。此外,中醫的運動治療也頗有特色,例如太極拳就是一種特殊的運動,柔中有剛,陰陽結合。美國老年體育協會專門作過研究,結果發現打太極拳者體質明顯優於在健身房鍛煉者。他們非常佩服中國人的智慧。

中醫治療疾病有何特色?

中醫治療的精髓是「辯證論治」,「治療必求於本」的特點。經臨床和藥理實驗證實,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藥有幾十種,如黃芪、人蔘、地黃、丹參、桑葉、桑白皮、葛根、天花粉、黃連、知母等。但中醫治療糖尿病並非簡單地將其疊加服用,而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根據患者不同的病因、臨床表現、病程階段、有無併發症、舌苔脈象,遵循中醫傳統醫學的臟腑、陰陽、氣血或/和標本虛實的辨證方法,歸納為不同的證候,從而確定相應的個體化的治則,選用有效的方葯。對不同糖尿病患者,其處方用藥可不一致,這稱為同病異治。而對患不同疾病具有相同證候者,可採用相似的治療法則,稱為異病同治。這也就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精髓「辨證論治」,「治病必求於本」的特色。

既然辯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的精髓,常用的糖尿病辯證分型是哪種方法?

糖尿病分型的方法較多,各種方法各有側重和特點,目前尚未完全統一。90年代以來大多按《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消渴病分型標準分型,並不斷修正完善。1990年國家衛生部葯政局制定了糖尿病的辯證分型標準,包括陰虛熱盛、氣陰兩虛及陰陽兩虛三型,以作為指導中藥新葯的臨床研究標準的組成部分。1993年在中國衛生部公布的新的《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又在上述三型的基礎之上增加了血瘀氣滯證型。

目前主要按鄭筱萸主編的《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十章第三節中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分5型。

1、陰虛熱盛證

主症:咽干口燥,心煩畏熱。次症:渴喜冷飲,多食易飢,溲赤便秘。舌紅苔黃,脈細滑數,或細弦數。

2、濕熱困脾證

主症:胸脘腹脹,或食后飽滿,頭身困重。次症:體形肥胖,心胸煩悶,四肢倦怠,小便黃赤,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而數。

3、氣陰兩虛證

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次症:多食易飢,氣短懶言,五心煩熱,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紅少津液,苔薄或花剝,脈細數無力,或細而弦。

4、陰陽兩虛,血瘀水停證

主症: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頻多。次症:頭暈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氣短懶言,顏面肢體浮腫,尿多濁沫,或小便量少,男子陽痿,女子性慾淡漠,大便干稀不調。舌體胖大,有齒痕,脈沉細無力。

5、血瘀脈絡證

主症:胸痛,脅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為刺痛,肢體麻木,疼痛夜甚。次症:肌膚甲錯,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煩失眠。舌質暗,有瘀斑,舌下脈絡青紫迂曲,脈弦,或沉而澀。

上述分型僅供參考,臨床上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可根據臟腑氣血陰陽的虛損和各種邪實之證,辨證論治,方葯也可靈活化裁,不必拘泥。

糖尿病併發症是否也能使用中醫中藥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疾病,能產生種種併發症,尤以大血管、微血管、神經病變的慢性併發症最為常見。胸痛,眩暈,中風等症主要是心、腦大血管病變的表現;水腫,關格(尿毒症),白內障等症主要是腎、視網膜微血管病變的後果;淋證、肺癆等症是合併急、慢性感染所致;脫疽(糖尿病足)又是神經、血管病變和感染的綜合結果。針對糖尿病併發症多為本虛標實之特點,本著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或標本兼治的原則,即在控制血糖於理想水平的同時,發揮中醫辯證論治糖尿病併發症的優勢,根據患者的具體證候,靈活多樣地選用相應的理法方葯,通過燮理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活血祛瘀等大法,達到改善代謝功能,增強抗病能力以及防止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的預期效果。

是否能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

中西醫結合是治療糖尿病的最佳方案,口服降糖西藥具有作用強、療效顯著、服用方便等優點,但長期大量服用,部分口服藥易產生繼發性失效,並可有一定不良反應。而中藥的降糖作用相對比較弱,不良反應則較小,且對防治各種慢性併發症又有其一定的優勢。處方用藥多以湯劑為主,其優點是針對性強,缺點是較為繁雜。也可使用具有相應治則的中成藥,其優點是服用方便,依從性好,缺點為針對性較差。中西藥聯合使用,可揚長避短,相得益彰。

哪些糖尿病患者適宜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所有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患者均可採用中醫治療糖尿病,其主要適應症為①在飲食、運動治療基礎上,血糖水平仍然不理想的輕、中型糖尿病患者,配合使用中藥治療,可使血糖得以良好控制。②長期使用降糖西藥,而血糖依然控制不佳的患者,可配合中藥協同降糖。③使用降糖西藥治療,雖然血糖控制良好,但西藥用量較大,或有不良反應,可加用中藥,適當減少西藥用量,減輕癥狀。④西藥配合中藥治療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中藥對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中醫的葯膳療法、針灸、推拿等其他療法在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方面均各具特色,這裡不一一贅述。

有人說「中醫不科學」,「中藥不能治療糖尿病」,您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有人不相信中醫,認為中醫不科學,其實中醫在治療消渴病(糖尿病)的長期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藥物、葯膳、針推、體育等療法。隨著現代科技手段對中醫學的不斷滲透,中醫也採用先進的檢測方法,在降糖,降壓,防治其併發症等方面頗有成果。中醫用辯證論治方法整體調理,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有其獨到之處。中醫是科學的,並且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檢驗,不但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也有廣泛的影響。

是否有某種中藥可根治糖尿病?

部分病人起初因缺乏糖尿病知識,病情控制不良,發生嚴重的併發症,他們求醫心切,急盼早日康復,期待「靈丹妙藥」,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輕信虛假廣告,盲目求醫,偏聽偏信。

一些江湖醫生或不法廠家為牟取暴利,巧立名目,打著「中醫中藥」 、「祖傳秘方」、「純中藥製劑」的幌子,大肆宣揚「糖尿病患者不必飲食控制,可停西藥,能根治糖尿病」等。他們在中藥內摻入價格低廉的優降糖,二甲雙胍等西藥,以郵購等方式高價出售。

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治療,目前還沒有發現根治糖尿病的藥物,只有在正確認識糖尿病的有關知識,嚴格控制飲食,適量運動的基礎上,根據各人的血糖控制情況,應用中藥、西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而中醫、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更是理想的選擇。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