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到底有多少歷史真實性?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愛情所感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然而當你為梁祝凄美的愛情所感動時,有沒有想過其實有些歷史都是後人為了表達美好的事物的嚮往而編造的。今天黑板君就帶你了解真正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

首先,正史是沒有記載這個故事的,因此只能從其他典籍中考證。其實梁山伯是明代人,祝英台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英台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了馬文才的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祝英台厚葬並在墳前立碑,后因年久無人照料,墓碑沉於地下。梁山伯為浙江寧波府鄞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有些不妥,所以將梁山伯與祝英台合葬,並立墓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後來有好事文人編造出一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從此流傳出動人的傳說。

Advertisements

梁祝墓

據考證,梁山伯與祝英台包括馬文才,他們的籍地都在孔孟之鄉馬坡。馬坡是祝、馬的故里,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鄞縣誌》和《寧波府志》都有記載:梁山伯為東晉會稽人,曾任鄞縣縣令,政績卓著,被奏封為「義忠王」。宋代大觀年間明州(現寧波)知府李茂成所撰《義忠王廟記》記載,梁山伯身為當地縣令,英年病逝。寧波市高橋鎮梁祝墓地附近,有一處名為「九龍墟」。據碑文記載,梁山伯任縣令時,因治水積勞成疾,生前囑人九龍墟為安葬之地。寧波一帶還傳說,當年為幫助百姓度過飢荒,梁山伯不顧皇帝禁打令開糧倉賑災。皇帝聽信奸臣讒言將梁山伯處死。除了這個傳說,還有梁山伯帶領百姓治水的情節,在寧波梁聖君廟的壁畫中都有表現,而且廟堂內的三個牌匾分別寫著:扶倫植紀、保境愛民、風節超然。

Advertisements

馬文才

唐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濟寧市鄒縣(今微山縣)馬坡有梁祝合葬墓,並立有「梁山伯祝英台之墓」的石碑。明朝皇帝欽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巡視濟寧馬坡時發現唐朝修建的老梁祝墓破舊不堪,奉旨重修梁祝墓,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2003年10月27日,山東省濟寧市梁祝文化研究會和微山縣人民政府,隆重舉行了「重修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的復出儀式。此碑的出土,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轟動,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了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梁祝墓碑碑文中有如下字樣:「山伯別來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迤東。西庄富室馬郎親迎至期。」碑文中馬郎即是指馬文才,古代的西庄即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馬坡村,在祝英台所在九曲村西南。

梁山伯與祝英台戲曲劇照

還有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男扮女裝的故事都發生在南北朝時代,這個時期中國婦女的地位較高,婦女廣泛的參與社會活動。比如著名的木蘭從軍,還有南齊的婁逞,也是女扮男裝進京讀書「編游公卿,仕至揚州議曹從事。事發(齊)明帝驅令還東」,這件事是記入正史的。所以在有好事文人編造祝英台女扮男裝讀書的故事應當是有根據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