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補充營養的5大誤區!

孕期家人都圍著准媽媽轉,產後家人就開始圍著孩子轉了,這都是家長們為了能夠讓下一代有更好的先天和後天條件,讓孩子們能贏在起跑線所做的努力。准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早已博覽群書,聽取八方建議了。這些建議中,究竟有哪些真正能幫助寶寶健康快樂生長?又有哪些能幫助准媽媽在整個孕期乃至生產過程中更加順利?還有哪些可以幫助准媽媽將營養更直接的補在胎兒身上,使其在產後既能有足夠的奶水,又能更快的恢復呢?

誤區一、營養保健品多多益善

近年來,我們對營養保健的認識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我們已經能夠充分了解新生兒發生各種疾病的原因,以及補充這些所缺營養的重要性。比如,通過孕前教育,准媽媽們知道什麼是神經管畸形,缺乏哪種營養素會增加它的發生幾率,從而可以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准媽媽也知道在生育多年之後自己骨質疏鬆的厲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懷孕時鈣質流失過於嚴重,而又沒能得到及時補充所致。及時補充缺乏的營養素是每個准媽媽的必需,可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是否需要補充同一種營養素?是否需要補充同樣的劑量?需要因人而異。

Advertisements

發現貧血時補充鐵質;眼睛越來越乾澀時補充維生素A;孕前3個月到已經懷孕的3個月時間內補充葉酸,孕晚期補充鈣質,這是每一位準媽媽都知道的常識。但是,補充這些營養素的同時我們也要防止過量,過量的鐵可能影響腎功;維生素A過量累積會導致骨痛癥狀發生;葉酸過量有可能影響鋅的吸收;而鈣的過量攝入則會影響鈣磷平衡。所以,任何物質的攝入都需要尋求平衡,而不是多多益善,沒有上限。

誤區二、食量大=營養好

想養育一個健康的寶寶,媽媽自身的健康非常重要,只有當準媽媽攝入適當的營養、配合運動與休息時,才能確保母親與胎兒的共同健康。現在,越來越多的新生兒在出生時體重過重,而胎兒過重可能造成難產,在出生之後還會埋下得糖尿病的隱患,有些小朋友在還沒上幼兒園時就邁上了治療「糖尿病」的不歸路。造成這種現象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媽媽在懷孕時各種營養攝入過量。懷孕時,家人都會跟准媽媽說:這不是為了你在吃,而是為了你們兩個人吃,所以一定要吃雙份。可他們卻不知道一個人成長在不同階段需要的營養種類和數量是不同的,不能夠簡單的以倍數進行衡量。如果吃得多就意味著營養好,能夠孕育出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嬰兒的話,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育嬰教材大行其道了。

Advertisements

誤區三、素食媽咪會營養不良

一聽到素食很多人都會敬而遠之,認為素食相當簡單,常以米飯、水果、青菜、豆製品來概括全部,只適用於減肥人群。如果准媽媽本來就是素食者,也並不想改變這樣的習慣,那麼,當你準備懷孕或已經懷孕,是不是心裡壓力特別大,總會擔心素食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會影響到胎兒的生長及智力發育等。

其實,並不是素食者就不能夠生育,只要身體健康,在適合生育的年齡都是可以孕育寶寶。不論是否吃素,都有可能發生營養不良現象。營養不良並不僅僅代表傳統意義上的營養缺乏,營養過剩也屬營養不良的一種。而營養不良的發生主要取決於飲食習慣是否科學,並不簡單取決於是否吃素。對於大部分素食人群來說,長期食用素食,可以使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脂蛋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脂蛋白)減少;還可以通過攝取大量的膳食纖維預防便秘。當然,由於食物種類的限制,素食可能造成脂溶性維生素,鈣和鐵等部分礦物質和蛋白質的缺乏,這些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或者營養素來補充。

誤區四、飲食能讓寶貝變得更白

俗話說一白遮百丑,每位準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漂亮可愛,白裡透紅。所以,很多飲食建議讓媽媽們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多喝牛奶等來讓寶寶變白。其實寶寶的膚色主要取決於人種的不同,也就是基因。膚色之所以會變黑是因為有黑色素在皮膚或毛髮中起作用,而且,它還是防止皮膚被晒傷的保護者,能減少炎症和皮膚病的發生。

誤區五、食材越貴補得越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崇尚「大補」。像海參、魚翅、燕窩等稀有昂貴的食材,大家往往會覺得其營養物質更多,營養成分含量更高,吃了能讓身體里的營養更加豐富。其實未必,就拿魚翅來說,它曾是人們趨之若鶩的美食,不僅味道鮮美,還能養顏美容,甚至能包治百病。而真相確是很多的魚翅都有重金屬超標的問題,吃的越多也就意味著重金屬攝入的越多。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