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

球球一句話播報:

最新研究數據顯示,苯達莫司汀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部分淋巴瘤患者,能將患者「治療空窗期」延長月45%左右。

根據StiL NHL1試驗(NCT00991211)的十年隨訪結果,與使用CHOP + 利妥昔單抗(Rituxan)(CHOR-R方案)的惰性淋巴瘤患者相比,使用苯達莫司汀(Treanda)加利妥昔單抗(BR方案)進行一線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到下次治療的時間"(Time-to-next-treatment, TTNT,可理解為不用接受化療治療的時間,治療空窗期)。

具體數據顯示,CHOP-R組的中位TNNT為56.0個月,而苯達莫司汀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的中位TTNT尚未達到,兩者風險比[HR]為0.55,95%CI為0.41-0.73,P <0.0001。TTNT與無進展存活(PFS)數據密切相關,而在先前公布的結果所示,BR組的PFS為69.5個月,CHOP-R組的PFS則為31.2個月(HR,0.58; 95%CI,0.44-0.74; P = .0000148)。

Advertisements

德國吉森大學醫學院教授Mathias J. Rummel博士在2017年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年會上表示:「更長的TTNT,通常直接表現為患者需要接受更少的二次治療。 在為期117個月的隨訪中,只有77名分配到BR方案的患者需要進行二次治療,而在CHOP-R組中這一數據則達到了109人。 」

研究內容

StiL NHL1是一項多中心的隨機III期臨床試驗,參與試驗的惰性淋巴瘤患者被隨機分配到BR(n = 215)或CHOP-R(n = 205)兩組中,接受6個周期的治療。 研究中大多數患者被診斷為濾泡性淋巴瘤(66%)。

在該試驗中,TNNT與總存活期(OS)及繼發性惡性腫瘤一樣,為主要臨床終點。

Advertisements

關於為何未選擇PFS作為主要終點,Rummel教授解釋到:「如果一個病人的緩解期能持續5年、7年,甚至10年,患者不會去進行CT或超聲複查,這無疑增大了我們確定無進展生存期的難度。而TNNT則可以很好地作為我們觀察疾病控制情況的替代指標。」

最終,研究人員並沒有發現兩組間在繼發性惡性腫瘤方面有顯著差異。 BR組中有37例患者報道了共39例繼發性惡性腫瘤,而CHOP-R組則有40例患者出現共47例發生繼發性惡性腫瘤。

此外,苯達莫司汀聯合利妥昔單抗也並沒有展示出OS方面的優越性。BR組的OS數據70.3%,而CHOP-R組也達到了66.3%(HR,0.82; 95%CI,0.59-1.16; P = .2665)。BR組中共觀察到62例死亡,CHOP-R組中則有71例。 對於出現應答緩解的患者,BR組的10年OS為73.9%,51例死亡;而CHOP-R組的10年OS也達到了70.0%,共有58例死亡(HR,0.81; 95%CI,0.55-1.17; P = .2630)。

儘管如此,值得留意的事,與只出現部分緩解的患者相比,接受BR治療后出現完全緩解的患者整體存活率(OS)獲益明顯(80.8%比66.5%; HR, 0.50; 95%CI, 0.36-0.77; P = 0.0011)。 在表現出完全緩解的患者中,僅出現了30例死亡;而在部分緩解患者中這一數據為79人。 同樣的,與血清LDH水平升高的患者相比,LDH正常的患者的OS也更高(HR, 0.45; 95%CI,0.29-0.61; P <0.0001)。

「我們很樂於看到長期的隨訪研究。 以往當我們研究惰性淋巴瘤的治療效果時,我們總是更關注PFS,更關注整體存活情況。因此我認為這些長期隨訪數據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這項研究,Rummel教授總結道, 「長期的整體存活情況到底呈什麼樣的情況? 我們在這項研究中所能看到的是,儘管接受苯達莫司汀聯合利妥昔單抗方案的患者所需要的二線治療更少,但與傳統方案相比,他們表現出的整體存活其實差不多。

球球留言:

苯達莫司汀是一個很早就在國外上市的老葯,據說李開復老師的淋巴瘤方案也是用了這個藥物。可這個葯在國內遲遲未上市。

你覺得不能延長生存的話,延長下次用藥時間有意義嗎?這個葯為什麼在過呢為上市?歡迎你趕緊在下方給我們留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